Kids should be kids!為何荷蘭小孩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兒童?遠嫁荷蘭十多年的她這樣說…

2017-04-12 09:20

? 人氣

小朋友睡前最愛聽童話故事,每則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神奇魔法。隨著咒語喃喃自語,黑白瞬間繽紛、絕望轉向希望、快樂取代憂愁...仙女棒下的魔幻色彩瀑布般流瀉而下,抓住吧!即使只是抓住瞬間美好,「快樂」也能就此誕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快樂魔法似乎也是每個爸媽最想讓孩子們擁有的人生法寶之一。「荷蘭,養育著全世界最快樂的兒童」,這句話可說是全球認證,就連《遠見》雜誌也談到:「這個北海歐陸的蕞爾小國,面積不過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僅台灣的3/4,卻榮登全球10大幸福國家之一,荷蘭兒童更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反觀台灣,過去20年來推動教改,卻總是愈改愈讓學生、家長焦慮。沒想到,這些教育目標卻在遙遠的荷蘭一一實現了。」

從嬰兒呱呱落地開始,就享有為期12年的孩童醫療免費福利,外加每3個月一次幼兒福利津貼;隨著孩童成長,津貼也會遞增直至17歲。

即使父母親少了一張結婚證書,孩子們應有的福利也和一般家庭一樣,不會被忽視,也不會遭受異樣眼光。

1
 

不要說寒暑假作業,就連平日小學生的「家庭作業」也都在「學校」裡完成。因為學校的方針是學生作業須自己完成,並非課後交由爸媽監督;若碰到任何困難,老師立即的教導與指正絕對能夠「對症下藥」。

放學後或放假期間,就是把時間通通留給家人或同儕,kids should be kids!人生還有很多學習,並非侷限在課堂裡或紙上談兵,身體力行與情感培養亦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庭教育與生活教養同等重要!

生命教育為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從小就應該培養且知曉的常識之一,遺棄或傷害動物(甚至致死)等同知法犯法,須移送處理。動物和你我一樣,與世界共生共存,一年四季有著各自的生命循環與食物鏈。因此,在荷蘭一個替不會說話、沒有投票權的動物族群或生態環境發聲的「動物政黨」,便應運而生。

2
 

即使逢重大選舉,其運作對荷蘭人的日常生活作息或人際關係一點影響也沒有,普遍來說候選人如君子之爭般相互尊敬,比的是政見發表和當選後的政策實現;選舉招數幾乎沒有誹謗對手、打悲情牌或高喊救票等無聊玩意兒。

環境乾淨如一,街道沒有插旗、招牌或宣傳單滿地飛等惡化居住品質或是有礙市容的道具,就算有也不過是街道和馬路一角統一的跑馬燈或看板。

颳風、下雨、下雪天依舊騎著腳踏車繼續前進,小朋友越冷越想要出去玩。只要保暖措施先做好,讓身體順應天氣,抵抗力便能從細微之處慢慢成長茁壯,也就不會有一種「長輩覺得你冷便把你包緊緊」的窒息性穿衣法,或者直接限制戶外行動。

3
 

中學教育與腳步像極了台灣的大學生活。進入荷蘭中學以後,學校便開門見山地讓孩子選擇貼近自己興趣的課程,目的就是在培養開發個人專長並深入觀察。一點一滴挖掘個人亮點與價值的教育體制,不論是深入求學(為進入大學準備)或是專業職人(校外實習)培訓,從15、16歲就已經開始!

親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家庭親情對愛的直接表白,也可以說是人際基本禮儀。只要是身邊周遭有令你在乎、關懷的人,不論是久違重逢的友人或是天天見面的鄰居,打招呼的方式都可以親吻作為開場白!

荷蘭爸媽的手上是否都真有一支快樂魔法棒?還是學校基礎教育(幼兒園、小學)注重的層面不同?或者是荷蘭人天生笑口常開的幽默基因?對於人格養成、環境造就與成功定義,荷蘭與台灣真的大不同。從一開始我不太苟同、滿臉疑問與勉強接受,到現在怡然自得、真情融入,到底對荷蘭人來說平凡生活裡的快樂泉源,是如何創造與營造的呢?

4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瘋荷日曆My Dutch LifeStyle(原標題:新書序-荷蘭式快樂和台灣大不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