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就是放下所有工作嗎?負債數百萬變身金獎導演,瞿友寧讓人驚嘆的人生哲學

2017-04-13 18:04

? 人氣

瞿友寧認為「創意」是退休生活過得有趣的不二法門。(圖/瞿友寧@facebook)
瞿友寧認為「創意」是退休生活過得有趣的不二法門。(圖/瞿友寧@facebook

失敗後的覺悟,恆常性理財  追求細水長流的第二人生

根據台灣退休族在《退休幸福指數》的測驗結果,台灣人在退休財務自由度上的表現並不理想,平均分數僅65.9分,在「財務自由度」獲得80分的瞿友寧也提醒「開源和節流這兩件事要並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實上,瞿友寧也是經歷過人生的挑戰後才蛻變。25歲的他拍了第一部電影,票房卻不到五萬塊,負債600萬不說,強烈的負評更讓他失去拍電影的信心。「我覺得我不會再拍戲劇了。」他說。為了還債,讓瞿友寧對金錢的概念更加務實,因為曾經負債而不得不進行的現金流管控,也成為他日後做好資產管理和財務規劃的預習。

一般人或許對於戲劇創作工作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但實際上卻是個現實無比的環境,退休後的生活也是。

瞿友寧特別分享自己對退休的理財觀,「如果過去比較辛苦時,每個月開支2萬,現在生活好一些可能增加一點到3萬,不管收入如何、都不會讓自己有過度的消費,這樣的生活品質才能持續、也能細水長流。」此外,他也提醒,財富應當是時刻留有餘裕為未來做準備,就像創業一樣應有「永續經營」的概念。

圖說:相較於過往擔任導演,如今已開立電影工作室的瞿友寧,對於理財又有更深的一層體悟。(圖/氧氣電影@facebook)
圖說:相較於過往擔任導演,如今已開立電影工作室的瞿友寧,對於理財又有更深的一層體悟。(圖/氧氣電影@facebook

健康、社交、財富,準備未來的三本存摺

面對未知的未來,瞿友寧保持樂觀的態度,並提岀幸福的中心思想─「存」作為給所有人的建議。「光是擔心未來,不如努力為未來做準備。不管在興趣、財務、社交、健康都有『存』的概念,未來才有『取』的機會。」像是讓身體少一點負擔,未來就可以多活一兩天,多走訪一些世界的美景,在取的過程中又能再度製造盈餘,存取之間再也不是單向的開/關動作。

至於退休是否幸福,就是取決於日常點點滴滴累積、「存」了多少。對瞿友寧來說,不管在健康、社交,還是財富上,他已經逐步幫自己的人生製作了三本幸福存摺。

專家建議

風傳媒
國立政治大學鄭宇庭教授(台灣退休幸福指數大調查  專案主持人)

瞿友寧導演在《退休幸福指數》平均分數高於台灣退休族平均,特別是「社交」及「財務」二大面向表現相當優異,而雖然「健康」部份為三者之中最低,但分析其中原因,是因瞿導演不滿足於現況,覺得自己的體態應該更好,且喜歡與親友一同進行休閒運動,較彈性的安排運動計畫。

不過,不論是哪一方面,建議民眾皆可參考瞿導演「存」的哲學,提早為未來的生活進行規劃。例如說,健康部份可以漸進式養成運動習慣,而財務部份則看長不看短,以中長期的方式進行財務規劃,以退休後能有固定收益為目標,穩定且持續的為自己儲蓄未來。

現在就測測你的退休幸福指數有幾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