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2005年出版《世界是平的》成為全球各地討論的熱烈話題,又在2009年繼續出版《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提倡「綠能革命」,拿過三座普立茲獎的湯馬斯 • 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你應該不陌生 。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同步在全球超過七百多個媒體上刊登。長期關注中東議題的他出版了《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被翻譯成27國文字,並成為暢銷書,甚至還成為許多學校的教科書,但我有個疑問,成功的作家能每一本書都叫好又叫座嗎?
《謝謝你遲到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An Optimist’s Guide to Thriving in the Age of Accelerations)是他最新的一本著作,2017年帶我們回顧現在的加速時代從何時開始的(2007年),還有在理解科技趨勢的同時,需要先具備的是那些態度或能力。
佛里曼自己是明尼蘇達州出身,他在成長歷程中體認到,開放、信任、合作、建立連結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他也歸納出做為一個成功專欄作家的三個必要特質:
1. 個人的價值觀、優先事項和目標:要有個人見解,不能當牆頭草
2. 瞭解世界的運作模式:不了解機器如何運作的話只會導致努力沒有成果
3. 瞭解人們和文化:訴求必須聚焦於人,觸動人心
其中,特別在看第11章時覺得深刻,他談到某一次演講後有人問他:「上帝是否存在於網際空間?」而他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於是打了電話諮詢他的精神導師,對方用《聖經·以賽亞書》回答他,「你們是我的見證,我就是神,你們若不是我的見證,我就不是神。」
這個非常值得我們省思,現在的我們常常站在道德的十字路口中,每一個選擇都需要有一定的價值觀與道德準則,在使用科技與網路自由時,如何能夠基於基礎價值觀做出判斷與反應,決定了我們是誰。
舉年輕作家林奕含的離開為例,有網友以16歲的女生已經可以自願做選擇是否要與別人發生關係,在BBS站上做評論,我相信是有人從心裡相信哪有誘姦這種事,就像當時他用他朋友愛上老師的故事告知他父母時的反應一樣,覺得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但假如對別人做出評論的人是有基礎價值觀的(誠實、謙遜、正直、相互尊重),根本不應該說出這種話。
網路言論自由的真正意義並不是每個人什麼話都可以說,而是在基礎價值觀下能讓人與人間更有連結、進而產生希望;作者認為在科技與網路自由的時代裡,我們需要道德的創新,在建立健康的社群方面作出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