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都沒去過「銀閣寺」多可惜啊!赴日留學、就住隔壁,她道出別處沒得比的愜意魅力

2017-06-18 11:00

? 人氣

京都很多著名的景點,都是我在頭兩年還懷著「興致勃勃的遊客」心態時逛完的。後來漸生出「本地人」的懶惰與矜持,不再出去亂跑,也難有時間出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日常活動範圍變得極窄,最熟悉、最親切的,是銀閣寺到百萬遍一帶;跨過鴨川去同志社,就覺得好遠;走到丸太町通,便覺車水馬龍,已失去向前走的動力;河原町三四条是城裡,每番進城,看到街上妝容精緻、衣裝明麗的姑娘,尤覺賞心悅目,偶爾也想效仿,打起精神提高「女子力」,但一回到百萬遍,看到樸素的本校女生,就覺得特別安全,何況男生更加樸素;若去京都車站,那就是出遠門;去大阪?簡直就像出國。因此在這裡住久了,回北京最不習慣的,就是城市空間感。從朝陽到海澱,到豐台,都有出國的感覺。

雖然住在景區,回家的小徑與去銀閣寺的觀光小道僅隔一排店面,但住處與景區卻涇渭分明,遊客也絕無興趣拐進這條平常的小徑。疏水道旁的櫻樹下、銀閣寺前的小橋頭,常年有笑容明亮、肌肉健美的人力車夫招徠生意,他們也是京都發達的旅遊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剛搬來時,走出門,常會被當成遊客招呼。後來臉熟了,他們就會非常熱情地打招呼:「早安!路上小心!」有時他們正在樹下吃便當,也會放下筷子給我一個溫柔的笑臉。

我沒有坐過這樣洋氣的車,也不好意思讓人拉著走。有幾回傍晚,薄暗的暮色裡遇到人力車,車前已掛起古樸長燈,隨著車夫的步伐悠然晃動。車上坐著一對情侶,或夫妻,或母女,膝上蓋著紅毯。車夫一邊慢跑,一邊滿含笑意地介紹沿途風景。有一回,一連過來五六輛車,每一輛坐兩位盛裝老太太,滿頭銀絲,和服的顏色嬌軟清柔,非常好看—―原來是同一個花道協會的老朋友出來賞花。

月待山上所見的銀閣寺風景。(圖/有鹿提供)
月待山上所見的銀閣寺風景。(圖/有鹿提供)

每年三月末,風突然變得極溫暖,大晴天,櫻花迅速漫開。最盛的幾天,家門口的哲學之道上擠滿了人,牽枝拍照,折花留念,不時有特意穿著明麗和服的姑娘翩然而過,還有盛裝的新人在花下聽從攝影師指點,熱鬧極了。17號、100號公車將大批遊客送至「銀閣寺道」、「銀閣寺前」這兩站。白川通與今出川通交叉處的東北角,有一塊「哲學之道」的路牌,因此很多人誤以為旁邊的公路就是哲學之道,常年都有人與這塊牌子合影。常聽有人說:「這裡就是哲學之道哦,好漂亮。快來拍照片。」更有匆忙的遊人,走到這裡,跟牌子合了影,便匆匆趕赴下一站。

上學途中,騎車路過花樹下的心情,與特地來賞櫻的人肯定不同。很想停車看會兒花,但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很快就騎過去了。等走到僻靜的吉田山中時,又想:「明天一定要多看會兒,不然都該落了。」我的朋友香織一家對櫻花的心情也很微妙:「盛開就等於凋零,實在慘澹。況且天氣乍暖,懶洋洋,提不起精神。」這大概就是惜春與傷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