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到近十年前有個朋友找我去新一代看看他的作品,雖然距離真的很遠,但還是想了辦法找個時間和調整心態去了一趟。當時整個展場給我的感覺就是聲勢浩大,在某方面來說讓學校、學生和老師都有了十足的面子,至於東西的好壞其實我那時候並沒有能力去分辨到底甚麼是好,而甚麼又是不好?而今年跟尼爾森式症一起去看展後的感想就比以往清楚很多。
進入新一代的展場,無論哪一年都會看到各家學校的門面都是各種大型的計畫,可能是某種奇幻風格的機車、水上摩托車或是模型船,不然就是大型的環境規劃和都市計畫會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但這些東西反而在我們看來就是「做個樣子」,在實用性和商業性甚至是實務經驗上都少得可憐。
想要出風頭的心理無論是學生、老師或學校都想要有,自然地就出現這些光是酷炫,但卻缺乏能夠實際投入市場的作品,這些作品也因為比較容易製作,只要打開科幻電影和網路龐克風格的相關創作就可以找到不少概念並放入其中,在價值上,遠遠比不上那些小東西。
小東西就像是平面印刷品或小型產品,單純而盡量不與甚麼科技做結合,能夠獨立運作的東西才是好東西,這點我與尼爾森式症都有同感,所以,多半我們會給予好評的作品都是那些用心在自己名片設計上的,或是在小地方做些創新的作品。
人類歷史上,有個了不起的概念稱作「可替換部件」,這概念是19世紀末期後才逐漸形成的商業模式,這是因為人類產品分工越來越細的緣故才形成。
就像我們手機上的不同零件都是由不同的公司所製造,並不會有哪家公司打定主意整個手機都要用自己特別而別人不能用的零件去製造,這樣非但成本會變得很高,而且後續改良的時候也會有龐大的維修成本和開發成本。
但是大多數的學生或許總是懷抱理想,就是想著自己要從頭到尾把所有細節都想到好,然後搞出一個沒有辦法相容於現在商業模式的產品。
舉我們每天都會喝到的咖啡來說,假設我們把咖啡的容器簡化成杯身、杯蓋、防熱套和吸管,或許學生應該要去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影響當前咖啡產業運作的情況下,能夠逐步改良其中的某個部件,並且這個部件有利於商家、消費者甚至還必須考量到目前製造這個部件的廠商,他們有沒有誘因去改變自己原先的作法?
這種心態最常看到那些懷抱遠大理想的同學們,他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型都市計畫,說明他們對於這個社會的期待是甚麼,有著大量的環保材料和看起來可以永續的模型,卻都沒有思考過這些計畫和想法如果付諸實行的話,需要的成本會高到哪種程度?
並在民主制度下,這些計劃能夠實行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在這些都不討論和考慮情況下,每年都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學生成為了史達林和毛澤東,在一張藍圖上規劃著自己所希望的社會樣貌,但他們如果去玩一下模擬城市的話,就能知道他們的做法永遠也沒辦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