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詮釋文本的權利交給學生!教育專家:讓孩子思考「標準答案」的標準意義

2017-05-30 12:00

? 人氣

有一陣子,我前往台東偏鄉,以講座分享我的教育理念。無論下雨或烈日,無論偏遠的操場,永遠有活力十足的孩子在練棒球。他們面朝大海,或面朝大山,努力讓手中的棒球套發出接球聲響,這是西部孩子所欠缺的活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休息時刻,這些臉膛曬黑的孩子們,告訴我他們的夢想,是將來打台灣職棒,或像王建民去打美國大聯盟。

這幾年來,王建民在美國職棒的大聯盟、小聯盟或獨立聯盟間移動。他仍為自己的棒球夢奮戰,每次在投手丘扔出的不只棒球,還有毅力。

我記得有部電影《棒球男孩》(Sugar),講述的美國夢與棒球夢。主角阿糖(Suger)是南美多明尼加棒球學校的風雲人物,表現優異,被選入美國職棒的小聯盟農場系統培養,有機會進入大聯盟。不料,在某次季賽中,阿糖到一壘補位,被跑者的釘鞋踩傷了腳,復健後,恢復不了往日的球風,而且遭遇種族問題與文化差異,最後吃禁藥,想重振雄風,卻被抓到,革除球員資格。

阿糖失去夢想,到紐約謀職,在現實工作受挫,不久才獲得穩定成長。

《棒球男孩》片段

在人生的心境與經濟能力穩定後,阿糖重拾球套,在社區當娛樂玩,認識了一群幾乎是在小聯盟農場體系受挫的球員,都是美國夢的破碎者。

這齣電影是由HBO製作,無須像好萊塢電影迎向全贏的棒球夢,反而更像人生,天涯淪落者畢竟多,生命要懂轉韻才是智慧。

每個人都有夢想,這也是夢碎的開始,難免失落。面對夢想、堅持、努力與失落的人生過程,是我在《心念》與《給長耳兔的36封信》裡談過的人命態度。

所以,台灣東部偏鄉遇到所有孩子的棒球夢,都那麼一致,最後難免有人會失落。但是,這種人生夢碎的「標準答案」,他們的教練跟他們談過了,希望這些小孩能顧及功課,退而追求棒球教練或體育教師的夢想。

我有時候也會將「標準答案」攤給學生看。我所謂的「標準答案」,不是人生目標之類的,而是文學閱讀的意涵。過去的課業學習,著重「標準答案」,著重在成績為首下的正確答案。如今在乎創意與多元討論,這兩者在考試框架的囿限下,是否可以並存發展?我認為可以。

1
孩子們,常有不同於標準答案的見解,充滿著創意與奇想。(圖/Pakutsaso

我常在開放討論之後,將「標準答案」攤開,做為大家討論的觀點,讓孩子們思考「標準答案」的標準意義。我常看見孩子們,常有不同於標準答案的見解,充滿著創意與奇想,讓我嘖嘖稱奇。

但是我提醒孩子,請他們維持活潑的創意,在應付制式的考試之餘,用平衡開放的討論,保持熱情,蓄積能量,面對考試框架被解除的那天後,讓生命有更大的追求。

我曾在體制外學校任教,習慣將深刻文本,以開放的方式引導孩子,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世界,比如前述蘇童《小偷》,以及翻譯文學的《賭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