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常有人會覺得自己:「明明讀過為什麼記不住?」雖然不是從頭忘到尾,但是一旦被問:「那是什麼樣的內容呢?」卻完全想不起來,而無法善加說明。
這並非頭腦不好,而是閱讀方式不佳。
解讀文章有關鍵
人類通常是一邊抓重點,一邊進行理解。當耳聞眼見的內容順利地歸納於腦中時,就能變成知識和資訊保留下來。為此我們必須採取的動作,就是依照四句模式進行理解,並建立「檔案夾」保存腦海中。
請回想一下基本的四句模式。
〈基本布局型四句〉
1.拋出問題;
2.表達意見;
3.展開論述;
4.結論。
如同我前文所述,世上大部分的文章都屬於這種四句結構。開頭先拋出問題,接著以「固然…不過…」的句型展開己見的論述,最後導向結論。因此,當閱讀各種文章時,只要牢記四句結構,便能確實理解個中內容。
為何說四句結構是文章的基本呢?
其實,「書寫」等同於「思索」!舉例而言,原本思考「○○是╳╳」,不過,隨之又想「不對,等等喔,或許有人會反駁說○○是△△」。於是,便開始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話,將如何反駁。
所謂文章寫作,就是將陸續浮現於自己腦中的反對意見,透過思考、一一擊潰。一再反覆這段過程,深入論述,最後完成一篇文章或一種思想。
換言之,世上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為了反駁某事、提出己見而寫。所謂閱讀文章,完全只是要讀懂「這是一篇在反駁什麼的文章」。而這個反對意見的關鍵表述,就是所謂「固然…不過…」的句型。
只要了解這個架構,幾乎所有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都能正確地讀取資訊。換句話說,讀解力的關鍵就存在於「固然…不過…」的句子中。
你真的讀懂對方的意思嗎?
然而,不常閱讀的人無法理解這個架構。在「固然」的層次裡,創作者寫出他人意見或號稱常識的內容,然後再佐以「固然那樣沒錯,不過我的看法如下…」來深入闡述。
結果,缺乏閱讀能力的人,往往會誤以為「固然」的部分,就是作者的主張。情況嚴重時,還可能把創作者開始論述己見的「不過…」,解讀成作者的「反對意見」。
由於缺乏閱讀能力者腦中並無文章的整體架構,就其看來,文中內容只是零散的存在,而無法解讀全貌。此時,若是看到自己和作者看法一致的內容,或是容易理解之事,便誤以為那是文章的主旨,冒然地做出反應。但事實上,往往那些只是作者的舉例或引述,其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涵根本完全相反。
這簡直就像在胡亂瞎猜。明明整篇文章架構十分合乎邏輯,但閱讀者卻無法有條理地讀取資訊,造成無法思索、更無法吸收有益的知識。在這樣的狀態下,一旦被問到:「這篇文章寫了些什麼?」無法精準的回答,實屬理所當然。
作者|樋口裕一
目前為日本多摩大學教授、京都產業大學客座教授。
一九五一年出生於日本大分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後,進入立教大學研究所完成博士課程。除了以法國文學、非洲文學的專業譯者身分參與各項活動外,還從事從小學生到社會人士的申論寫作指導工作,訂定出獨創的指導方式。主導專門傳授作文、申論寫作的遠距教學補習班─白藍塾。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關鍵「四句」!日本熱銷250萬冊溝通大師的精準表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