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對美的定義不斷翻轉,從前瘦是王道,現在訴求「看起來瘦,脫掉有肉」,加上運動觀念更新,許多人清楚有氧運動、無氧運動不容偏廢,健身儼然成為流行生活風格,跑健身房變成很潮的一件事。
為求提高增肌減脂的效率,不少人會在運動後飲用高蛋白乳清飲品(又稱乳清蛋白),卻一面隱隱擔憂高蛋白飲食是否會造成腎臟負擔,走分上洗腎一途?想長肌肉又怕腎衰竭,人生怎麼那麼難?
高蛋白傷腎?多半是腎本就有問題
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第627期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指出,市面上常見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或分離乳清蛋白粉食品,來自牛奶製作成乾酪的過程,乳清蛋白含有少許乳糖、油脂和礦物質,跟肉類(動物性蛋白質)、豆製品(植物性蛋白質)一樣屬於完整性蛋白質,能幫助身體建構或修復受損的組織、保持身體機能,像是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質量不足者、飲食較差者,就能以此作為營養補充,欲增加肌肉質量者如健身選手,便能搭配阻力運動來達到運動效果。
但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方德昭指出,2020年韓國學者針對9,226位正常腎功能者進行的五年世代研究發現,長期攝取過量蛋白質和腎功能惡化的速度有相關性。高蛋白飲食,確實會造成腎臟負擔,因為蛋白質經腎臟代謝後會產生含氮廢物。吃下過多蛋白質,可能使腎功能出問題。
不過,對高蛋白又愛又恨的民眾也無須過於恐慌,甚至是刻意採取低蛋白飲食。凱硯診所院長王峯銘則說,如果腎臟健康,短期如兩年進行高蛋白飲食,或許不會有什麼問題。他引述2012年美國腎臟科醫學會期刊,肥胖者採高蛋白飲食減重,兩年後,這群受試者的腎臟功能正常無虞。
我適合低蛋白或高蛋白飲食?
話雖如此,還是有些特定族群得避免高蛋白飲食,例如已知腎臟病者,或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如三高患者、肥胖者、有家族病史者,須配合較低蛋白飲食,才能紓緩腎臟負擔,並定期健康檢查,追蹤腎臟功能。
方德昭表示,有兩種狀況須採低蛋白飲食:
● 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上的病人,若沒有營養不良,應該低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0.8公克蛋白質。
● 肝性腦昏迷患者,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5∼1公克蛋白質,且選用植物性蛋白質為佳,因其含有較多的支鏈胺基酸,可以改善肝昏迷的狀況。
以下三大類族群,則應酌量增加蛋白質攝取:
1.手術、燒燙傷、重症病人等, 因生理、疾病而造成身體新陳代謝增加,或治療過程會導致蛋白質快速流失過多,需要增加蛋白質攝取量,依病情不同,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2.0公克不等。
2.常見的肌少症患者、特別需要增加肌肉的人,蛋白質攝取量可以提高至每公斤體重1.2∼1.5公克,預防或減少肌肉流失,增加肌肉質量。
3.腎臟健康但牙口不好、飲食條件欠佳、體力差的老人家,王峯銘表示,可以補充高蛋白飲食,輔以適量運動如爬樓梯、走路,提振身體機能,也避免太瘦而增加死亡率。
方德昭提醒,除了根據不同體質、健康狀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大家也要注意蛋白質攝取的品質,及分量要平均分布在三餐。
至於一般健康成人,方德昭說,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8∼1.0公克,在腎功能正常的情形下,攝取稍多一點點也無妨。營養補充品琳琅滿目,目標都是為了健康,能放心食用的前提也是健康。有意識地控制飲食、關注生活,你就能「腎」券在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這樣做,成功逆轉腎》
文/呂嘉薰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