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東西方會不約而同發明出一樣音階?音樂為何能影響動植物生長?專家道破秘密

2020-07-02 18:09

? 人氣

但半音畢竟小於全音的一半。用五度相生法也得不出4,而是升4。說明五度相生法是不完滿的。而且差一點的半音也會在轉調時造成麻煩。絃樂器可以用調手指位置的辦法來調整,但鍵盤樂器就沒有辦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乾脆把八度音平均分成十二個半音(五個全音乘二,再加上原來的兩個半音),每個全音是兩個半音的和(實際上是半音間頻率比的平方)。這個辦法叫做十二平均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歷史資料記載,十二平均律的發明者在歐洲是荷蘭人史蒂芬(Stevin,約1548—1620),他於1600年前後用兩音頻率比嚴格地確立了十二平均律;幾乎在同時,中國明代科學家、音樂家朱載堉(1536—1612)也表述了十二平均律,甚至將其各次方計算到小數點後二十位(約完成於1581年前)。

但是中國古代音樂還是摒棄了很多4和7,只用1、2、3、5、6。古琴、古箏都只有相當於這幾個音的弦。這也形成了中國古代音樂特有的韻味,比如《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就是很醇厚的中國味,也許是古人不想去淌不完全半音的渾水?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則使用了4和7,優美之中也帶一些現代味。

十二平均律解決了轉調的問題,卻也引入了無理數。因為每兩個半音之間的頻率比是2的十二次方,即大約1.0595。它大於五度相生法的半音1.0535,其平方1.1225又小於五度相生法全音的1.125。而且任何兩個音之間的頻率比不再是簡單整數比,甚至不是任何整數比,這就違背了頻率整數比產生和諧音的原則。

另一個極端,是把所有的音的頻率比改成更簡單的整數比。比如3的81/64就非常接近於5/4。1、3、5 三音的頻率之比也從 1∶81/64∶3/2,即 64∶81∶96 改為1∶ 5/4∶ 3/2,即64∶80∶96,或 4∶5∶6,使大三和弦 1-3-5 三音間的頻率之比更顯簡單。然後按1∶5/4∶3/2的頻率比從5音(3/2)上行複製兩音,從1音下行複製兩音,這樣得到的頻率之比是(2/3)∶(5/4)(2/3)∶1∶(5/4)∶3/2∶(5/4)(3/2)∶(3/2)2,即2/3∶10/12∶1∶5/4∶3/2∶15/8∶9/4。

共得七個音。把大於二和小於一的數折合到八度之內。比如2/3小於1,乘以2得4/3,10/12乘以2得5/3,9/4 除以2得9/8。再按它們的大小重新排列,就得到新的七聲音階:1∶9/8∶5/4∶4/3∶3/2∶5/3∶15/8:2。

這種比例法叫純律。純律出現於古希臘時期,十三世紀末由英國人奧丁頓(Odington,1248—1316)正式確立。在相鄰兩音的頻率比方面,純律七聲音階有三種關係:9∶8、10∶9、16∶15,也就是有兩種全音、一種半音。從數字比例上看,它比五度相生律的七聲音階簡單,然而種類卻比五度律七聲音階多(五度律七聲音階只有兩種相鄰兩音的頻率比)。而且和五度相生法一樣,純律也有轉調困難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