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帝國的興亡留給世間許多災難和深思,隨後二十年,有關納粹集權主義的興起,仍然激發著政界和學術界的種種反思。德國做為最大的加害者和受害者,尤其進入深刻的反省和廣泛的社會文化教育,不斷地警惕希特勒幽靈借屍還魂。一旦有諸如以下的現象,如:喜好大規模政治群眾的集會、威脅媒體和中立團體、製造個人崇拜、鼓動種族仇恨等等的行為,都會引起高度的警惕,而透過這種行為取得權力的政府,即使有著民選投票的形式,也不是真正的民主,也潛藏著以民選為名實施獨裁的危險。最後,我們以德國著名神學家兼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的一篇二戰過後的懺悔文作為本系列的結尾: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抓天主教人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天主教人。
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01 舉槍自殺的納粹家族
1945年4月30日,蘇軍攻入德國國會的當天,一批納粹幹部帶領全家在公園裡舉槍自盡。這一天下午3時,躲在總理府地下室的希特勒也自殺了。美英聯軍旋後亦進入柏林。納粹政權骨幹紛紛隨著希特勒自盡,不盡然代表他們畏罪自殺,更可能是他們對於所追求的「白種亞利安至上主義」的「理想」破滅了,由於他們所嚮往的由德意志民族所創造的人間天堂失敗了,所以決定自殺。希特勒崛起不只是靠著槍桿子,更靠著一股邪惡的思想,讓無數的盲目追隨者如癡如醉。骨幹份子協助納粹帝國實施各種邪惡的政策,掠奪政敵的財富據為己有,享受著超過一般人的富裕生活。因此他們的自盡不盡然意味著知罪,反而有如邪教忠實信徒的殉道行為。
02 廢墟下的布蘭登堡門
柏林布蘭登堡門在大戰中淪為廢墟,隨後蘇軍和盟軍分佔柏林兩邊,布蘭登堡成為東西柏林的分界線,由德意志帝國的權威中心轉而變為東西冷戰的象徵。
03 蘇聯軍攻入柏林
1945年4月30日,攻進德國境內的蘇聯軍首先沖入首都柏林,並登上德國國會大廈的屋頂,升起蘇聯的旗幟,象徵希特勒第三帝國徹底覆亡,也留下了這個歷史鏡頭。1945年4月,納粹德國已陷入四面楚歌之中,德國經濟崩潰,主要城市在盟軍的猛烈轟炸下幾成瓦礫,軍隊戰志低落。4月21日,蘇軍進入柏林市區,與德軍展開激烈的街道戰,隨後美、英軍隊亦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