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平常善良的好人,上戰場竟能殺人不眨眼?這份研究剖析軍人大腦,發現令人顫慄的真相

2020-07-26 07:30

? 人氣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隱藏性的暴力傾向,尤其容易在我們感覺到生命受到威脅時出現。(蘇仲泓攝)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隱藏性的暴力傾向,尤其容易在我們感覺到生命受到威脅時出現。(蘇仲泓攝)

我們偶爾會在新聞看到隨機傷人的報導,甚至無差別殺人事件也屢屢發生,而很多行兇者並非是重嫌犯,他們可能和你我一樣沒有任何犯案歷史,卻因為生活壓力、情感衝突等等原因,一氣之下竟能殺害素不相識的人。本文將剖析殺人時的大腦變化,以及引發殺機的原因,或許就如《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殺人犯的母親所言:「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 20 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罪惡感影響大腦活動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隱藏性的暴力傾向,尤其容易在我們感覺到生命受到威脅時出現,它是一種危機處理反應;若當事人處於非常敏感的心理狀態,往往會讓情緒失控。你也許曾看過,有的人在極高的壓力下,毫無預警地就情緒大暴走;即使是看起來親切友善的好好先生,都會在受威脅刺激時,變得壓力和暴躁。

從腦部結構來看,傷人和殺人是會帶給行兇者罪惡感的。根據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心理學系所的研究,當人在動畫中模擬軍人殺平民時,腦部的眼眶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或稱前額葉基底區)和頂顳葉交界處(Temporoparietal junction)的活動會因為罪惡感出現而變得活躍

此外,腦部的梭狀回(Fusiform gyrus)和舌回(Lingual gyrus)一樣會在殺人時變得活躍,兩者的差別在於,模擬殺平民的時候,梭狀回較為活躍,由於此部位負責臉部辨識,因此我們可以理解成受測者在殺害平民時,大腦也在分析受害者們的表情,也就是帶有「人性」在執行殺戮的過程;舌回則主要負責空間推理,當殺害對象為敵對軍人時,這個部位會特別活躍,可推斷在殺害敵對軍人時,大腦可能更傾向認為這屬於合理的行為。

雖然軍人與心理病態者的殺人動機並不一樣;但兩者在執行殺人行為時,同樣都會運用到上面所提的腦部區域。研究告訴我們,殺人時的大腦活動和道德觀互相纏繞影響,如果我們對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可能有助預防犯罪,心理學家和犯罪學家也許能事先發現並阻止可能有謀殺動機的人。

成為殺人犯 3 大原因

與其將罪全都怪在殺人犯身上,或許我們該思考的,是什麼造成他們走向這條毀滅性的道路,根據英國獨立教育慈善機構犯罪與司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rime and Justice Studies)的資料,連環殺人事件是過去約 400~500 年間出現的行為現象,且按照歷史的觀察,此行為可能和人類邁入現代社會有密切關係。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在每天的生活及競爭中不斷被否定和拒絕,他或許就會把心中的憤怒和不平向他人發洩,涉入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ing)的行為,輕則藥物濫用與自殘,重則可能選擇自殺,甚至殺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