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最恥歷史:匈奴王向劉邦老婆求婚,她只能卑微回「我配不上你」

2020-07-31 17:08

? 人氣

匈奴王竟然向漢朝開國皇后、劉邦的老婆呂雉求婚,她究竟怎麼回覆呢?(圖/IMDB)

匈奴王竟然向漢朝開國皇后、劉邦的老婆呂雉求婚,她究竟怎麼回覆呢?(圖/IMDB)

漢惠帝三年(西元前一九二年),對漢朝狀況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後,匈奴的冒頓單于利用和親的名義,送來一封挑釁的國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是署名寫給呂后的:「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信中說我出生在這蠻荒地區,曾經多次到中國邊境,很嚮往能去中國。我知道你的丈夫死了,我也沒有妻子,我們兩人都「孤僨」,沒有人陪伴取樂,不如乾脆你就嫁給我吧!

會有這樣一封信,顯然不是匈奴單于能想得出來的。這要嘛是投降去的漢人,要嘛是和親跟去的僕從給的建議。他們知道高祖去世了,他們知道漢朝廷的實際大權握在呂后手裡,他們知道這樣一封信對漢朝廷是莫大的恥辱,他們還知道激怒了漢朝對匈奴沒有壞處,漢朝的武備狀況不足以出征而對匈奴產生重大傷害。

匈奴算計過了,這樣一封信於己無傷,卻能給漢朝帶來巨大的考驗。收到這樣一封公開侮辱「國母」的信,鴻門宴中曾經無懼面對項羽的樊噲立刻主張:「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讓我帶領十萬軍隊,我去殺得匈奴落花流水!

但樊噲的豪語發完,季布立刻潑他一大桶冷水。季布直接對呂后建議:儘管樊噲是身居高位的老臣,但依照他剛剛說的那句話,應該被拖出去斬了。為什麼?因為當年「平城之辱」時,這位樊將軍人也在,那時候的他位居上將軍,帶領了三十二萬的軍隊,結果呢?別說打敗匈奴,甚至差點連高祖都救不回來。

(示意圖/pixabay)
匈奴曾對漢朝造成極大的國安危機。(示意圖/pixabay)

一提到八年前的「平城之辱」,就沒有人敢再揚言打匈奴了。八年前和八年後相比,大家心知肚明,少了高祖這位能夠親征的皇帝,漢朝的軍隊只會變弱,不可能變強。那怎麼辦呢?季布是劉敬之後對匈奴政策最主要的制定者,他也延續了劉敬的基本態度,他的建議是:找一個會寫文章的人,好好寫一封回信給冒頓單于。於是他找來張澤,寫了一封客氣的回信。

信中說:「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日自圖,年老氣衰,髮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這姿態、這口氣低到不能再低了。說謝謝你竟然對中國念念不忘,還親自寫信來,讓我們很惶恐。看了你的提議,回頭想想,我都多大歲數了,是個老太婆了,怎麼還會跟婚姻扯上什麼關係呢?應該是你得到的消息錯誤吧,你不會真的要委屈自己跟我結婚的。

語氣卑屈到了極點。用這種方式回信,其實要傳達的就是一個明確訊息:漢朝不跟你們打仗,絕對不打,就算你們用這種方式挑釁,我們都還是維持不打仗的和平策略。讓我們繼續維持和親狀態吧,既然你說要找妻子,我們這邊會挑一個年輕漂亮的「公主」,加上一堆布匹金玉送過去。

匈奴變本加厲的文攻武嚇

到了文帝朝,這位羞辱呂后的冒頓單于死了,繼位的是老上單于。冒頓死前不久,漢朝才剛送上一批大禮,不料一下子換了新單于,又得再派一支代表團,送一名宮女和另外一批厚禮去。有一個叫中行說的宦者被選入了代表團,他激烈反彈不願意去。人家逼他去,他甚至不惜威脅:「真把我送去了,我到了那邊就出賣漢朝!」大概沒有將他的威脅當一回事吧,朝廷還是強迫他去了。

去到匈奴那裡,中行說真的就懷恨背叛了漢朝。他勸諫新立的單于幾件事:

第一,別那麼看重漢朝給的布匹金玉,這些東西是有害的,會害你們游牧民族耽於享受,喪失原有的生活方式,進而變得依賴農耕民族。你們也不能習慣改吃穀類,連帶過著愈來愈固定不動的生活,那樣會大大減損戰鬥力,也就失去了對付漢朝的本錢。你們應該堅守傳統的強悍游牧風習。

第二,只要你們保有足夠的戰鬥力,就應該持續對漢朝施壓,不是偶爾寫封信羞辱他們,而是年年挑釁逼他們出兵。和親照常進行,禮物照常收,但劫掠也照常做。一方面藉此保有武勇的能力,另一方面逼著漢朝不能躲在禮物後面高枕無憂,刺激他們出兵,讓他們出兵打敗仗,才是匈奴最大的利益所在。

在中行說的慫恿下,匈奴對漢朝採取了日益強硬的態度。從文帝十一年(西元前一六九年)開始,匈奴連續四年送給漢朝措詞強硬的國書。中行說還教導匈奴,這類國書連在外表模樣上都要比漢朝通用的來得大、來得豪華,他知道中國政治圈講究這種象徵,要從每一個面向壓倒漢朝,逼漢朝覺得喘不過氣,不打仗不行。

萬里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而興建。(圖/維基百科)
萬里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而興建。(圖/維基百科)

文的方面遞給傲慢國書,武的方面則同步南下進犯,年年入侵,最嚴重時其前鋒都已經到達都畿邊上了,文帝十四年(西元前一六六年)還燒掉了回中宮(註:回到中原途經的宮殿。回中宮是秦始皇所建,作為出行駐足的行宮,同時有驛站作用和軍事意義。)

這一年正是李廣從軍之年。在《史記》裡,和匈奴有關的史事記錄,太史公做了很特別的安排。先是〈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接著才是〈匈奴列傳第五十〉,後面接著〈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也就是衛青和霍去病的傳。這樣的順序饒富意義,顯現了太史公的史識,以及他獨到的歷史解釋。依照他給我們的提示,從李廣一家的遭遇切入,來看武帝一朝的對外征伐擴張,我們會得到更豐富、更深入的體會。

作者介紹|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不一樣的中國史4:從無為到有為,帝國昂揚的時代──西漢 》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