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長幫他的孩子安排了非常「精實」的暑假作息表,並且公布在臉書上供大家參考。雖說每個家長都有安排自己孩子暑假作息的權利,然而從課表內容,乃至於臉書文字來看,我個人卻是看得膽顫心驚。
「能在暑假期間搞到小孩很忙很累讓我有莫名的快感。」
「童年只有一個,別浪費了學習能力最好的暑假時期,以及相對便宜的時間成本。」
「我們可是拼了命努力栽培下一代,不只是為了保住世襲階級的傳承,而是升級視野和品味。」
「小孩在這個年紀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我從小就是這樣被塞滿課程長大的,所以我也只懂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我也是長大了之後才懂得感謝父母對我的栽培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競爭力(像是我能講英德日文和博士學位讓外國人看得起我,以及網球和高球的交際能力,都是我們品牌國際形象的一部份。)
我們別說教,來談談一個哲學家,也就是英國功利主義大師約翰米爾(John Stuart Mills)。他父親是英國著名史學家詹姆士米爾(James Mill)。米爾從小受到他父親的嚴格教導,三歲的時候學習古希臘文,八歲時學習拉丁文,也閱讀許多希臘羅馬的著名書籍,十二歲開始研究邏輯學,緊接著又研讀古典經濟學。他的父親試圖把他教導成一個理性的功利主義傳承者。當同年齡的孩子在戶外玩耍,他只能閱讀柏拉圖的理想國,沒有玩伴、沒有遊戲,只有書籍、父親,如此而已。然後,他在20歲那一年,就得了精神官能症。而在父親過世的那一年,他對自己承認,「在父親的喪禮上,覺得如釋重負,這個人終於走了。」
我非常不喜歡「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好」這種妄語。孩子的本分就是玩與快樂,在國小六年之間,我就是滿山亂跑的野孩子,沒有英文補習、沒學過才藝,一直到國中才開始進入民俗體育班,接受嚴格的教學訓練,可是如果要問我,我會不會感謝那時候的教育方式?
我感謝這樣的教育方式讓我念了建國中學,但這是因為當時的聯考體制,讓我只能這麼學習,才能有第一志願可以念。我感謝,但是我不懷念,我也不會希望我的孩子以後以這樣的方式成長。我希望我的孩子自動自發的做他喜歡的事情,念他喜歡念的書,因為這樣效率是最高的。我到現在還是討厭數學、物理,無論如何,我看到這些東西都會頭痛,可是我從小就會自主性的閱讀各種小說、童話故事與歷史讀物。如果我的童年可以重來,我也不會想要去學習高爾夫球,因為我知道我喜歡棒球。我想要的暑假,是去體驗台灣,以及這個世界。不論是透過書本,或是真正的旅遊,乃至於做家庭代工幫媽媽賺錢,都是我覺得有趣的事情。而且我相信,外國人之所以「看得起我」,不是因為我懂多少國家的語言,或者是有沒有高學歷,而是因為我有善良的個性。至於高爾夫球與網球,就算我有一天願意學習,也不會是拿來當作「交際」的能力,而是因為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