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宮廷伙食到底多誇張?皇帝御膳房每月食材開銷曝光:肉類破500公斤、雞鴨240隻

2020-08-20 19:50

? 人氣

清朝宮廷宴席。(圖/取自youtube)

清朝宮廷宴席。(圖/取自youtube)

入關之後,清室還面臨諸多戰事,宮中一切經費開銷,力求從簡。順治七年(1650年)規定,內庫錢糧,全部由戶部管理,內廷所用物品如皮類、絲綢、茶葉、紙張等,也由戶部管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康熙帝重設內務府之後,內務府的開銷主要依賴戶部撥款。康熙帝收復臺灣,平定三藩後,社會局勢穩定,經濟蒸蒸日上,內務府也開始獲得各種收入。除了戶部撥款外,藉由皇莊、貂皮、人參等,內務府也可獲得收入。此外,內務府還從事房屋租賃、開設當鋪等商業活動,獲得收入。總體而言,乾隆朝之前,內務府經費經常入不敷出, 「時檄取戶部庫銀以為接濟」。

乾隆一朝,內務府的財政狀況改善,一方面是原有的皇莊、當鋪收入激增;另一方面則是兩淮鹽課、粵海關收入的保障。御膳房的開銷,最初由光祿寺向戶部領取,存在光祿寺庫中。隨著皇室經費的充沛,乾隆朝時,御膳房開始從內務府廣儲司領錢。內務府經費如有不足,再由戶部直接撥款。

在內務府所轄機構中,皇莊承擔著供給宮中所需各種物資的使命,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食材。在大清入關之前的一系列戰事中,已搶掠了大量漢人,編為包衣,在關外從事耕種放牧等活計(按:過去專指手藝或縫紉、刺繡等,現在泛指各種體力勞動)。入關之後,清皇室也占有大量土地,設置糧莊,這些包衣也被帶到各地官莊上勞作,稱為「盛京隨來陳壯丁」。順治初年,京畿一帶有大量人口投充(按:強迫漢族農民投身旗人名下從事生產)皇莊,也被編入其中,稱為「投充壯丁」。此後清廷陸續在長城口外、山海關外錦州地區設置了一批糧莊。

清代的皇莊,散布在畿輔地區(按:京城附近的地區)與東北地區。東北地區皇莊,主要有盛京內務府所屬盛京皇莊、錦州糧莊衙門所屬錦州皇莊、打牲烏拉衙門所屬吉林皇莊等。據《皇朝通考》,順治元年(1644年),設近畿官莊一百三十二所, 「不立莊者仍其戶計二百八十五戶,分隸內務府鑲黃、正黃、正白三旗」。

盛京內務府的作用

乾隆十七年(1752年)正月,設盛京總管內務府大臣。之所以設置盛京內務府,主要是盛京包衣三旗佐領各官,各自為政,無統一管領,遇事則互相推諉。盛京內務府設立後,由盛京將軍兼任總管大臣。盛京將軍兼任盛京內務府總管大臣,提高了盛京內務府的地位,也利於內部事務的處理及與京城內務府的溝通。

盛京內務府下的主要機構有會計司、掌禮司、都虞司、營造司等。會計司執掌莊園地畝、戶口、徭役,負責每年徵糧、家禽、蔬菜等,年終時核銷出納總數;掌儀司負責管理皇莊果園,查核具題每年徵賦。每年皇莊的收支情況,盛京內務府要詳細造冊,送呈京城內務府。稍有遲延,總管內務府就要行文催問,如果帳目中有錯,則要受懲處。

盛京內務府下轄的皇莊,大致可分為糧莊、豆秸(按:豆類作物脫粒後的莖)莊、鹽莊、棉莊、稻莊、菜園、瓜園、果園、靛(藍草)莊,又有蜜戶、葦戶、野鴨戶、狐戶、水獺戶、雀戶等。盛京內務府下屬的糧莊,每年進貢穀子、紅粱、黍、麥、糜、稗、玉蜀黍、稻、大豆等糧食。清室保留了很多在關外時的習慣,如喜歡甜食,喜蜜製食品。為了供應宮廷日常所需蜂蜜,盛京皇莊承擔了採集蜂蜜的任務。盛京皇莊每年還要繳納蘑菇、木耳、蕨菜等,野菜,豬、鴨、鵝等家禽也要定期繳納。

蘑菇、木耳、蕨菜三種野菜,主要供奉先殿祭祀之用及宮中食用。當皇莊無暇派人丁入山採野菜時,就出資從他處購買。雍正三年(1725年)時曾有規定,各莊每年應交一隻鵝,送往京城。這途中運鵝的費用,已超過鵝本身的價值。皇莊還要承擔各種雜役,如為皇帝盛京行宮採木等。康熙帝巡視盛京時,沿途就曾下榻在皇莊,途中的食物也由皇莊供應。皇莊提供了宮中各種生活必需品,降低了內務府的各項開銷。如內務府廣儲司每年收盛京皇莊糧兩萬兩千四百二十七石,本色棉花一萬兩千斤,本色靛一千九百五十斤。皇莊還要交納各種食物,如雞、鴨、鵝、豬、麻、掃帚、燈油等,滿足皇室日常需求。

膳房也有分等級

清宮之中,每個主子都有自己的小廚房,如壽膳房、御膳房、壽茶房、御茶房、主位飯房、主位茶房、阿哥飯房、阿哥茶房。皇太后的膳房稱壽膳房,壽膳房分五處,分別在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寧壽宮、景福宮,為清代歷任皇太后的壽膳房。皇帝膳房稱為御膳房,分為兩處:一處在養心殿,稱為養心殿御膳房;一處在重華宮。清帝寢宮在養心殿,皇后的寢宮依照規矩,應在養心殿後的體順堂,故而養心殿的御膳房,為帝后共同使用的廚房。光緒帝不喜隆裕,帝后分開吃飯居住,隆裕移居鍾粹宮,另設皇后御膳房。此處的御膳房乃是慈安皇太后壽膳房的原址。

次於御膳房者,為主位膳房,此類膳房分兩個級別。凡是先朝守寡的太妃、太嬪的廚房,稱「主位廚房」,如永和宮廚房,為宣統朝瑾皇貴妃的主位膳房。重華宮膳房為皇太后的主位膳房。其次為「主位飯房」,乃妃嬪貴人等的廚房。如景仁宮飯房為光緒帝珍妃的飯房,長春宮飯房為宣統帝淑妃飯房。其他各阿哥飯房、格格飯房,散在各處。清代皇室成員,雖然同在紫禁城內居住,但不一起吃飯,母子妻妾也各有各自的宮份(工資)及飲食物品的固定配額。

來看看花了多少伙食費

清代以總管內務府大臣兩人總領御膳房。御膳房每歲經費主要花在雞、鴨、豬、魚、蔬菜、薑蒜等物上。至於牛羊,則從慶豐司取用。御膳房是個大肥差,一有機會,內務府就要往御膳房安插人手。如乾隆八年(1743年),內務府「增置承辦薑蒜領催、內副催總兩人」。小小薑蒜也要設置專門崗位,安排人員辦理,這也是盛世年間, 皇家的富貴氣派了。

現存有宣統二年(1910年)七月清宮御膳房一月的伙食經費。此月從七月初一起,到三十日止,以三十日計,從中可以一睹清宮在膳食上的開銷狀況。宣統此時雖然是個小屁孩,但一切供應都照規矩來。宣統每天御膳用菜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肥雞兩隻、肥鴨三隻、菜雞三隻,每月三十天,則此月宣統的供應有:菜肉六百六十斤(約396公斤)、湯肉一百五十斤(約90公斤)、豬油三十斤(約18公斤)、肥雞六十隻、肥鴨九十隻、菜雞九十隻。

皇太后隆裕的此月供應為:盤肉一千五百斤、菜肉三百六十斤、肥雞鴨各六十隻。瑾貴妃的供應為:盤肉一百七十四斤、菜肉一百零一斤八兩、菜雞菜鴨各七隻。瑾貴妃乃是珍妃的姐姐,光緒帝的妃子。

永和宮瑜皇貴妃分例盤肉每日八斤、菜肉四斤、菜雞共十五隻、菜鴨共十四隻。珣皇貴妃分例是盤肉每日八斤、菜肉四斤、菜雞十五隻、菜鴨十四隻。皇貴妃分例是盤肉每日六斤、菜肉三斤八兩、菜雞鴨各七隻。珣皇貴妃、瑜皇貴妃、貴妃三人,都是去世多年的同治皇帝遺下的妃子。

清宮中,每日早晚內外膳房所添的菜,所列的菜餚品種大同小異,並沒有太多的變化。每日的供應中,肉是大宗,其他還有玉蘭片、白糖糕、鴿蛋、螃蟹、鮮魚、火腿、薏仁米粥等,並沒有特別的花樣。帝王家不比富貴之家,無法選擇不同館子換換口味。宣統二年(1910年)二月,此月御膳房的各項採購開銷,加上其他各種雜項開銷, 總計一萬八千八百七十八兩四錢三分。以此類推,清宮一年御膳房的開銷,約在二十餘萬兩。

宮廷採購的食材價格中有起伏,但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大。宮廷開銷大,一則是宮廷之中排場大,如宣統二年(1910年)九月,隆裕太后、皇帝、瑜皇貴妃、珣皇貴妃、瑨貴妃、瑾貴妃六人,共用去兩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可謂極其浪費了;二則宮中每日吃飯的人多。每日軍機大臣分例是,盤肉四百三十五斤、菜肉五十四斤八兩、湯餡肉八十七斤;軍機章京分例盤肉五百二十二斤、菜肉五百二十二斤;御前大臣乾清門侍衛批本奏事官一百零七員,每人每日菜肉十兩;上書房師傅盤肉,計二十九桌,每日八十七斤,菜肉七十二斤八兩;懋勤殿,盤肉每日八十七斤、菜肉七十二斤八兩。此外還有各個級別的太監、敬事房寫字人、勾字匠、如意館館員、匠人、薩滿等每日的伙食開銷。

據說,光緒帝告訴師傅翁同龢:「每日吃雞蛋四枚,價值三十四兩。」翁同龢顧左右而言他,不敢接話。其他各種涉及乾隆、嘉慶、道光的,每個雞蛋十兩銀子的故事也頗多。其實,這種事情並不存在。清宮之中,每年耗費雞蛋幾十萬顆,如果每顆十兩, 皇帝早就破產了。清宮中採購的價格,基本上與市場價格相差無幾,可能會略高,但不會太離譜。

民國十三年(1924年),溥儀被驅逐出宮。民國二十年(1931年),對故宮中所存物品進行清點,發現故宮御膳房中尚存諸多珍饈美味,如蘇造醬、銀耳、青醬肉、花雕酒等。有的歷史長達百年,北京各大飯莊聞訊後無不激動,擬聯合呈請,將這批食菜公開拍賣。

作者簡介│袁燦興

江蘇靖江人,歷史學博士、副教授,江蘇省青年骨幹教師,央視《法律講堂》主講人,《國家地理》、《澎湃新聞》專欄作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大清皇帝陪我吃頓飯》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大是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