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古裝劇騙了!原來皇帝的「龍袍」不只黃色,還有這些花樣?一窺清朝宮廷的服裝時尚

2018-02-13 13:18

? 人氣

大約自隋唐時代起,黃色被定位皇帝的專用色,皇帝的一切用物,但凡可以被做成黃色的便都跟著一起「黃袍加身」,一般的臣子庶民是不能擅自使用的。那麽,這是不是意味著清代的皇帝就只能穿黃袍呢?當前清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動則明黃耀眼的戲服對清代帝王服飾的還原又有幾分神似?我們不妨先從清代服飾制度中等級最高的朝服說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上衣以象天,下衣以象地

朝服在清代的「官名」叫doroietuku(滿語,直譯為禮服),其基本款式是圓領、右衽、大襟、馬蹄袖、上衣下裳相連,衣長及腳、袖長掩手並附加有披領的袍服,因此也稱為朝袍。朝服的衣袖分為袖身、燙褶素接袖和馬蹄袖端三個部分。腰間有腰帷,下裳與上衣的連接處為襞積,下裳的右上側(以穿在身上的位置為準)為方形的衽。也就是說,清代朝服的基本式樣應該是這樣的:

1。(圖/澎派新聞)
石青暗花紗描金雲龍單朝服。(圖/澎派新聞)

依照中原傳統的禮服設計,上衣與下裳是分開的,用以表達一種「衣為上,上為天,天則尊;裳為下,下為地,地則卑」的思想,如《格致鏡原》中所言:「黃帝始去皮服為上衣以象天,為下裳以象地」。這是將天地間的尊卑等級意思通過服飾的符號映射到統治之中,強調皇帝與庶民的關系就如同衣和裳的關系一樣,不可以上下無序、尊卑不分。

根據《皇朝禮器圖式》的記載,皇帝的朝服根據季節的不同有冬、夏之分,而冬朝服又存在兩種款式。第一種為:「披領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紋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襞積行龍六,列十二章,俱在衣間以五色雲。」第二種為:「披領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龍緣。紋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五,衽正龍一,襞積前後團龍各九,裳正龍二、行龍四,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在衣,宗彜、藻、火、粉米在裳,間以五色雲,下幅八寶平水。」夏朝服則比較簡單,「披領及袖俱石青,片金緣,緞、紗、單、袷惟其時,余制如冬朝服二。」

讓我們將上面紛繁覆雜的文字直觀化:

512(圖/澎派新聞)
冬朝服一(圖/澎派新聞)
511.(圖/澎派新聞)
冬朝服二。(圖/澎派新聞)
513.(圖/澎派新聞)
夏朝服。(圖/澎派新聞)

通過圖片,也許可以得到一個主觀的印象:這三種朝袍,特別是兩種冬朝袍的薄厚程度是有區別的。是的,雖然清代的制度上沒有明確朝服款式區別的原因,但確乎記載了不同款式朝袍的穿用時間段:每年的三月中旬至九月中旬穿夏朝服,十一月初一至次年的正月十五穿第一種款式的冬朝服,余下的時間則穿用第二種款式的冬朝服。

因此,個人認為出現兩種款式冬朝服主要原因應該是時節的冷暖不同。就朝服的質地而言,有單、夾、棉、裘等多種,一般春秋用夾袍,夏季多用紗質的單袍,冬季則以棉、裘為主,根據不同季節的溫度變化而輪換穿用。但無論是哪種款式哪種質地,所取用的面料無疑都是,如緙絲、妝花緞、妝花綢、實地紗、芝麻紗、妝花紗等等,無不代表著當時社會生產的最高水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