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故意」的蓋子
當我們刻意揭開孩子的「故意」心態,幫助孩子瞭解他在這些故意行為背後,真正的目的,將有助於削弱孩子故意行為的力道。
這麼做,也是傳達給孩子一個訊息:我們知道你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我在想,你這麼做,是不是想要我在大家面前生氣,讓你覺得就如同你所預料的,自己可以影響我、支配我。但是,很抱歉,我不會隨著你的舉動而起舞。如果你有什麼話,請你試著好好地說。」
不過,請記得,這些話最好選擇私底下講。
大人避免陷入被激怒的「陷阱」
在討論對立反抗孩子的問題時,常常聽到有老師如此反映,「他真的是太過分了,他的態度真的讓人很生氣。我也是有情緒的人,雖然我很想控制自己,但是,誰受得了。更何況如果不壓壓他的氣勢、不教教他,這個孩子以後還得了。」
這一段話反映了:我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孩子的行為所翻攪。這一點正符合對立反抗孩子想要挑釁大人、激怒大人的企圖。
我們的情緒反應,吻合了孩子的期待,因此也更強化了他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當我們被他激怒了,當我們愈來愈氣,反而更加強化他的對立反抗行為。
我想要激怒你,所以如果你被我激怒了,這一局,你就輸了──遊戲規則就是這麼簡單。顯然,我們不知不覺地踏入了對立反抗孩子設的陷阱裡。
不為所動,不受到孩子刺激而產生情緒、行為的改變,才是我們站穩自己立場的一種方式。
當然,大人必須要「修練」,讓自己的情緒反應,不會因為孩子的故意行為而被激怒。
留意衝突的臨界點
「我真的快被他氣死了,怎麼辦?!」
當衝突來到臨界點,在這個當下,我們的憤怒油然而生,甚至已經快衝到頂點,我們可能脫口說出充滿刺激性的話,彼此的關係即將引爆。
面對孩子言語上的激怒,重點並不在於要求大人練習忍耐,或是將這種情緒壓抑在心裡面,而不能有任何負面情緒,這不自然,也沒有必要。關鍵是在於,我們如何去展現我們的情緒,不致受到影響。
很殘酷,也很現實,遇上對立反抗孩子,大人的抗壓性等於被活生生、血淋淋地搬上檯面,遭受孩子的檢驗。若我們明顯地受到影響,孩子自會發現他的行為可以支配、取代我們。
孩子虛張聲勢,往往是在隱藏脆弱
面對對立反抗孩子,有時,我們會發現他內心的那一塊「傷」,但孩子總是不願意去承認。因為一旦承認了,他就得面對自己的脆弱。
面對故意激怒大人的學生,我總是猜測,這孩子心裡應該有很多的傷,這種傷,意謂著孩子缺乏自尊心與自信心,在成長過程中,他很少被肯定過。
我們不妨來換位思考,設想孩子的心情:「趁著老師做出反應前,我乾脆先用一種上對下的方式,去威嚇別人,先讓別人對我產生害怕、畏懼,或許這樣,我就比較不會感受到自己有多麼無能為力,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弱點會被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