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問問題,其實好處超多!《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授3大技巧,教你有智慧的請人幫忙

2020-08-24 12:20

? 人氣

根據調查,有85%的美國人都表示自己不喜歡跟別人求助,但另外一個調查顯示,職場中有90%的問題你只要願意跟別人求助就都能解決,這其實是一個真實世界裡面很有趣的矛盾。2015年《哈佛商業評論》十一月號裡面有篇文章有提到,根據研究,財星500大企業裡面,因為員工不願意尋求協助,而導致的損失高達每年數十億美元,包括目標未能達成,延誤了時間,浪費了大量的工時,甚至流失的商機,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像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裡面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但照這本書的意思,如果你沒有開口求助,就算心裡再想要完成一件事,全宇宙都還是沒辦法幫你,因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你想幹嘛,所以你要懂得開口說出來。我自己讀完之後非常有感,因為我就是不喜歡請求別人幫忙的那種人。因此書裡提到的許多「死都不求人」的想法與行為,我都有類似的經驗。

(圖/取自方格子)
(圖/取自方格子)

公開表達我們的需要和請求,其實有很多好處

如果就工作、職場來說,懂得適度求助其實會有以下的效益:

1. 工作更有成效:省掉試錯的時間、更有效率的完成、整合更多的資源提升成功機率與效果

2. 在新環境適應得更好:如果自己是新進者,可以更快融入。而組織如果有樂於助人與求助的文化,也可以讓組織的新人更容易存活

3. 發現新的機會:有句話很有道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麼」,引此如果我們不願意公開求助,光憑自己去找資料是會有盲點的。而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源、人才、人脈也都是類似的情況。

所以,「開口求助」的習慣至少在工作上有以下好處

1. 更好的工作表現與滿意度

2. 發展新的能力與專業

3. 提升創造力與創新

4. 提升團隊整體表現

5. 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與獲利能力

6. 有效管控「壓力」

7. 新進員工的成功(減少挫折)

8. 找到對的工作/人才

為什麼我們會有「求助障礙」的八大理由

「開口求助」的效益很容易理解,但為什麼還是有高達八成以上的人不允許自己向人尋求幫忙呢?原因是以下這一些「迷思」:

1. 我們低估他人幫忙的意願與能力

書中引用了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研究人員在紐約街頭隨機的跟迎面而來的路人借手機,但是規則是不能編理由例如「我身體不舒服」「我有緊急狀況」,也不能告訴他要打給誰,就只能說「請你把手機借我打個電話」。猜一下在紐約街頭跑去跟路人借手機成功的機率有多少?答案是每二次會成功一次。

這個實驗還有設計了許多的變形,希望可以測出人們「幫助陌生人」的程度,其中一種是在街上隨機的找人說我需要錢,能不能夠請你贊助我一點錢,實驗結果竟然也可以平均募到大概63塊美元。

另外,在「認知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很著名的案例,就是富蘭克林的故事,他當時有一個政敵一直批評他,寫文章罵他,討厭他。富蘭克林改善這種關係的方法是:他寫信給這位政敵,跟對方借他家裡一本珍藏的絕版書,政敵也許想表現出自己很寬宏大度:既然你寫信跟我借,那就勉為其難的就答應你吧,所以就把書借給富蘭克林。

一個禮拜之後,富蘭克林把書送回去,寫了一封非常感謝文情並茂的信表達謝意。之後,對方開始說起富蘭克林的好話,化解了之前的對立。「認知心理學」以這個例子說明「人會避免自己的行為與認知衝突」--雖然他原本討厭富蘭克林,但當行為作出對富蘭克林善意的舉動—借書給他,就會轉而影響他對富蘭克林的態度。而富蘭克林的體會是:曾經幫過你一次的人,他再幫你的機率,會比其他人高出很多。

如果陌生人與敵人都有很高機率幫助我們,真的不必太過擔心求助會被狠狠拒絕。

2. 我們過度堅持「靠自己」

有句話說「真男人不問路」,許多文化裡有個迷思是:靠自己獨力解決問題才是能力的展現。覺得如果是依賴其他人協助而獲得的成果似乎就沒那麼好。但真正重要的還是問題可以被解決,努力可以獲得成果,堅持「靠自己」但效果不好,並不是正確的做事方式。

3. 我們認為求助得付出「社會成本」

有些人會擔心求助的舉動會被看成軟弱、無能、依賴、懶惰,進而影響到別人看待自己的觀感,所以寧可自己面對難題也不願意開口要人幫忙。

恰好相反的是,如果能夠以成熟、有智慧的方式尋求協助,展現在其他人面前的會是有自知之明的智慧、有自信以及願意承擔責任的作為。

4. 我們的工作文化缺乏心理安全感

如果是在組織內,不願求助的理由也許是會擔心影響自己在組織裡的評價:會不會被視為問題人物?求助是不是等於犯錯?之後會不會被批評或攻擊?這些擔憂與壓力恰巧正是組織裡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現。

Google曾經針對組織內的領導與管理制度做過研究,希望找到讓員工效率最高的方法,根據其研究發現:心理安全感 (psychological safety)是團隊合作產生高績效的關鍵,甚於其他的因素——心理安全感指組織內的工作者願意承受風險,不會因失敗而感到尷尬。在心理安全感高的團隊,人也比較願意承受風險和責任——因為他們知道就算失敗,仍然會得到團隊的支持。

5. 組織的體制、程序或結構妨礙我們求助

團隊心理安全感測驗(圖/取自方格子)
團隊心理安全感測驗(圖/取自方格子)

包括在任用人的時候沒有把「助人/互惠」作為選才的標準之一,或是獎勵制度對於花時間幫了別人反而讓自己表現受到影響,會有一些實際上的損失。以及如果部門之間的競爭態勢太強,甚至有一些競賽的機制,讓彼此非常壁壘分明。這些因素也都會影響成員在需要時求助與助人的意願。

6. 我們不知道如何妥善提出請求,或不知道該要求什麼協助

7. 我們擔心自己沒資格求助

8. 我們擔心求助會被看成「自私」的表現

由「施比受有福」提升為「利人利己者」

一般認為「給予」是一種美德,但《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要提醒我們,「接受」也該被視為一種美德,因為唯有坦然樂於求助才可以開啟好的互惠互助循環。因此,「不願求助也不助人的孤狼」(生產力最差)、「過度慷慨的給予者」(生產力略差,過勞症、焦慮)、「自私的索求者」(生產力略差,評價很差)都不是好的行為模式,唯有樂於助人也樂於求助的「施受兼備者」才是理想的典型。

如何妥善、聰明的求助

你屬於哪一種人?(圖/取自方格子)
你屬於哪一種人?(圖/取自方格子)

1. 就算要向人求助,但是不懂得如何妥善地求助,效果也不會太好,書裡面提出了一些方法,用以下句子來構築你的「求助訊息」

我現在處在一個_______的情況,

我現在非常需要_______

我希望得到_______方面的協助

我希望能夠獲得有關_______的建議

2. 把你的需求分類:例如你需要對方提供的是

資訊:事實、資料、數據

建議:經驗、專業意見

推薦:對方的認可

引薦:介紹、轉介、媒合

財務資源:貸款、捐贈、投資

人力資源:員工、幫手

對方的參與:加入團隊

有形資源:物資、設備、空間…

以及可以採用S.M.A.R.T的方式,把需求明確、清楚的表達

Specific 具體

Meaningful 有意義

Action-oriented 行動導向

Realistic 務實

Time-bound 有時限

除了提出請求之外,如果可以加強溝通這個需求的目的有什麼意義,以及未來的願景,相信會讓別人更願意提供協助。

在組織裡可以運用,利於求助的方式、做法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介紹了許多在組織裡可以讓「互利互助」更容易發生的方式與制度,特別介紹其中幾項我覺得不錯的方式

1. 「互惠圈」活動

方式很簡單:參與的成員(20人左右)都要用一張紙寫下自己需要協助的問題張貼在會場周圍牆上,以及去瀏覽其他人的問題,在對方的問題下註記自己可以提供的任何協助。

2. 三人諮詢團

三位成員輪流提出自己需要協助的問題,另兩人擔任顧問提供建議或協助。

3. 白板上的「每週一問」

在顯著的位置設立一塊白板,每週一可以寫上一個組織內必須共同合力解決的問題,每週五請組織成員提出自己可以協助解決該問題的方式。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書中還有許多幫助你我可以突破「求助心理障礙」的內容,如果你也有「想請人幫忙但開不了口」的問題,這本書會是你第一個可以放心求助的對象。

作者介紹│我是老查

朋友都叫我老查,正在探索中年之後的職涯與人生的中年級實習生。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鋼筆。 在方格子分享最近讀的書與玩的東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求助不可恥且有用,教你如何有智慧的請人幫忙)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