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格特質與職業倦怠
另外,心理研究也发現,職業倦怠和不同的人格特質也有關係,某一些人,相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A. 外控者
心理學家羅特(Rotter)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控制點」歸因理論。他認為,如果一個人認為事情的結果總是取決於個人在從事這件事時的努力程度,那這一類人屬於內控者,他們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結果。
另一類人相信社會的安排,命運和運氣等因素決定了自己的狀況,而自己的努力無濟於事,傾向於放棄對自己生活後果負責,這類人稱為外控者。他們在面對失敗和困難時傾向於把責任推向外部,而不是去尋求問題的解決途徑。
當身處職場逆境時,外控者更容易怨天尤人,而內控者會想辦法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現狀。
B. 低自尊者
低自尊者低總是需要通過外界的肯定和鼓勵來確定自己的價值,他們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有及時的反饋,如果一旦外界沒有給到他們足夠多認可和鼓勵,他們很在逆境中前行和自我驅動,他們也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
另外,低自尊的人也更容易關注消極的因素,而忽略積極的因素。所以,他們可能時常感到別人的敵意、自己的無能。但是也許感到倦怠,是因為他們傾向於忽視工作中那些快樂的地方。
C. 容易抑郁的人
有一些人格,如抑郁型人格、邊緣型人格的人,很容易會對一件事感到無聊,覺得空虛,沒有意義,陷入抑郁情緒,甚至懷疑生命的意義,整個人失去活力。因此他們很難在一類穩定的職業中持續工作下去。需要不斷的尋求新的刺激來讓自己擺脫空虛和無意義感。
如何處理職業倦怠?
要知道,沒有一段工作能時時的源源不斷的給我們正向激勵。那怎麽辦?
1. 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
不管是物質激勵,還是精神激勵,對於每個人來說,所看重的和需要的不盡相同;而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階段,所側重的需要也不一樣。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當下和長遠的發展需要,為自己設立一些短期和長期的目標。
A. 短期目標
短期目標是那些我們在當下最迫切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實現的計劃。
也許,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首要的目的是養活自己,那在這個階段,TA可能更看重的是物質激勵,那工作中其他讓TA不舒服的地方,在TA看來也是可以忍受和妥協的。
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在現階段,最想要什麽,從而給自己樹立一個當下最迫切需要實現的目標。
我建議你可以給自己列一個目標list,然後排一個優先級,看下你當下最想要的是什麽,然後先去完成優先級高的目標。
目標是分階段的,當我們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我們的目標可能會有所調整。那我們需要去評估新階段的發展需要,給自己樹立一個新的目標,然後再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