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養」是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的教養法,主張消除所有懲罰與獎賞,強調用「鼓勵」來教養孩子,目前「正向教養」已經成為美國的主流教養方式。在孩子越來越懂事之後,你都如何跟孩子溝通呢?在東方家庭中,鮮少家庭有定期開家庭會議的習慣;然而,在西方國家則是認為,家庭也需要好好經營,家庭會議會讓家長更了解孩子、且有助於讓親子間的關係更為緊密。但家庭會議要怎麼開?
在「正向教養」中,家庭會議的形式如下:
1 讚美與感謝。
2 評估先前的解決方案。
3 待解決問題的清單。
4 議程(活動、用餐規畫)。
5 娛樂活動與甜點。
STORY 1. 簡的故事分享
如果我必須選出一項偏好的正向教養工具,那將是「家庭會議」。因為孩子透過家庭會議,將學習到許多重要的社會與生活技能:適應力、社會興趣(貢獻)〔註:social interest,阿德勒學派重要概念之一,意指個體感知到自己是社群的一部分,產生對社會事務的態度,包含個人對於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抱持正向的態度,與人合作並做出貢獻〕、相互尊重、如何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傾聽技巧、腦力激盪的技巧、解決問題的技巧、解決問題前先冷靜的重要性、考量他人、合作、信賴感,以及如何與家人共享樂趣。你還能在什麼地方投資這麼少的時間、卻獲得這麼多?
本節開頭引述德瑞克斯的話指出,為了有助於鼓勵,有必要改善家庭內的溝通。如果家長試圖將家庭會議作為說教與管控的另一個平台,就無法產生效果。是的,我們知道這有多麼不容易。有的時候,父母會認為,如果沒有一直嘮叨,就沒有盡到應有的職責。家長需要少說一點、多聽一點。他們需要確保孩子一起參與構思解決方案的腦力激盪過程,並讓孩子從中選擇他們認為的最佳方案。孩子越覺得自己參與其中,越可能貫徹執行最後的決策。
每週開一次家庭會議最有效,時間不要超過 20-30 分鐘──就算還沒有討論完,那些項目可以「標記」下來,留待下次會議討論。這麼做,能讓每個人有時間消化會議中的所有討論事項,試著進行達成決議的解決方案,在下次會議前自行練習把事情做好。
我的孩子在 4-12 歲時,很喜歡家庭會議。之後,就如同其他青少年,他們開始抱怨「家庭會議很愚蠢」。我請他們遷就我,告訴他們可以將時間從 30 分鐘縮短到 15 分鐘。某天,抱怨者之一的瑪麗留宿在朋友家。隔天,她跟大家宣布:「那個家庭真是一團亂,他們應該要舉辦家庭會議。」
瑪麗離家就讀大學後,主動與室友召開定期的「家庭會議」。她說,如果沒有定期舉辦,他們早就拆夥了。將家庭會議紀錄本保留下來,會像看家庭相簿一樣有趣。當你們回顧過去共同解決的挑戰,你與家人將會情不自禁地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