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她的話說:
「妹妹什麼都不用做,就會被在乎。而我,做什麼都沒用,總會遭人嫌棄。」
即使她平時工作能力和人緣都不錯,這些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和低落情緒仍然會時不時會跑出來,困擾著她。
2、被偏愛的孩子:強化手足間鬥爭(sibling rivalry)
親生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sibling rivalry)是成長過程中躲不過的一部分。什麼爭個玩具打個架都是表象,競爭的核心,是來自父母的愛與關注。
而這樣的行為是可以被強化(reinforce)的。當被偏愛的孩子發現,可以通過做某些事情來獲得父母更多的愛與關注、在手足間鬥爭中勝出的時候,他就可能會選擇繼續與另外的孩子敵對。
我朋友曾經因為管教妹妹,而被她媽媽罵了一頓。後來有好幾年,她妹妹只要看到媽媽走進房間,就裝作害怕姐姐的樣子,來讓媽媽更心疼她。
朋友說,那幾年她們的關係,比起姐妹更像是敵人。
3、每一個孩子:最終都會有負面影響
研究表明,當父母區別對待孩子、偏心其中一個的時候,對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Boyle et al., 2004),包括促成反社會及暴力行為,或影響認知功能。
出人意料的是,對於那些被偏愛的孩子來說,看起來他們在手足間鬥爭中獲得了一輪又一輪的勝利,卻並不會因此過得更好。
儘管選擇去爭奪父母的愛與關注,被偏愛的孩子在心底也明白,自己無法獲得親密的手足關係,或是在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心懷愧疚。
父母偏心,很多時候只是家庭問題中的一環。當它與其他的問題環環相扣,就變得解不開、化不清,一碰就嘩啦啦響成一片。
我們不打算勸看到這裡的你去和家庭和解,也不想寫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謂的「解決辦法」。
因為我想你可能已經做過很多嘗試和努力,也明白現在這種讓人不舒服的局面,不是一句和解就能扭轉的。
所以呢,在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瞬間: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結尾,松子一個人回到空蕩蕩的家裡,輕聲說,我回來了。
沒人應答。
而打開彈幕,看見的是滿屏幕的「歡迎回家」。
送上一個松子最後不再為了討好爸爸做鬼臉之後的無敵微笑!
參考文獻:
Boyle, MH, Jenkins, JM, Georgiades, K., Cairney, J., Duku, E., & Racine, Y. (2004). Differential-Maternal Parenting Behavior: Estimating Within- and Between-Family Effects on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75(5), 1457-1476.
Foster, JD, & Shrira, I. (2009, January 10). When Parents Play Favorites.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July 26, 2017.
Salmon, C., & Schumann, K . (2012). The secret power of middle children: how middleborns can harness their unexpected and remarkable abilities. New York, NY: Plume.
Wallace, M. (1999). Birth order blues: how parents can help their children meet the challenges of birth order. New York: H. Holt.
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明明是四口之家,他們仨看起來真幸福)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