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推特吉卜力大喜利大賽為何爆紅?大喜利又是什麼東西?這篇懶人包一次告訴你

2020-09-24 12:23

? 人氣

吉卜力工作室在9/18釋出了八部作品的劇照,在網路上掀起一陣「大喜利」熱潮。(圖/取自吉卜力官網)

吉卜力工作室在9/18釋出了八部作品的劇照,在網路上掀起一陣「大喜利」熱潮。(圖/取自吉卜力官網)

最近在各大社群網站上最熱門的hashtag,恐怕非「第一屆推特吉卜力大喜利大賽」莫屬。事件的由來是因為吉卜力工作室自今年四月,武漢肺炎疫情在日本大爆發後,許多人被迫要在家中遠距工作,因此開放了《崖上的波妞》、《霍爾的移動城堡》等知名動畫作品的劇照,並在9月18日釋出了第二波名單,這回包括《神隱少女》、《借物少女艾莉緹》等八部作品,總釋出張數達到四百餘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吉卜力工作室釋出時有說明「在常識的範圍裡,請自由使用」,也就是說應該是只限個人或其他非商業用途使用,但台灣各大粉絲頁的小編似乎無視了「常識」二字,集體刮起了一陣「再創作」的風潮,企圖藉由這次話題的熱度蹭一波觸及率。

但是,大喜利到底是什麼?

「大喜利」一詞,原本是歌舞伎的一個術語:大切(おおぎり, O-giri),切り(きり, kiri)的意思是「完結,限界,結束」,因此江戶時代的人一聽到現在的節目是大切(おおぎり, O-giri),立刻就知道這就是最後的表演了。至於為什麼「切り(きり, kiri)」到了「大切(おおぎり, O-giri)」會從kiri變成giri呢?其實這是受到日文發音規則「連濁」的影響,並不是不同的字。

那「大切」又是怎麼演變成「大喜利」呢?原來,古代的日本人也知道「壓軸場」要讓客人越高興越好,這樣離場時給的賞錢也越多,因此將「客人看了很歡喜,表演者獲得打賞得到了利益」取喜與利字,就成了如今的「大喜利」。

大喜利初期的形式還非常多元,落語、漫才、無理問答、機智問答都是經常使用的橋段,不過後來日本的綜藝節目「笑点」將「主持人出題,讓來賓即興回答一句話逗樂大家」的問答形式發揚光大,讓大眾對「大喜利」的認知跟「急智問答」漸漸畫上等號,並為後來的網路文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笑点的機智問答片段。(圖/截自Youtube)
笑点的機智問答片段。(圖/截自Youtube)

網路上有哪些大喜利?

大喜利的表演形式其實已經悄悄融入我們的生活,例如知名Youtube頻道「面白大丈夫」的其中一個單元「一句話就要好笑」,其實就是大喜利。

以翻譯日本梗圖爆紅的「方吉君速報」的其中一個單元「圖片旁白自由發揮」系列,其實也是一種大喜利。

(圖/取自方吉君速報粉絲頁)
(圖/取自方吉君速報粉絲頁)

日本AV女優深田詠美在6月3日時,在推特上發表了一則貼文,寫著「不管你有什麼問題,老師都能教會你呦」,未料竟引來廣大臥虎藏龍的鄉民紛紛拋出各種極為困難的問題,像是「做金屬拋光的時候,這兩段複合材料要如何看不出是接的」、「引擎配線斷了,但我不知道這條線要接到哪裡」。風向完全不如深田詠美的預期,讓她後來禁不住投降,留言表示「不對!我不是奇摩知識家啦!」

然而,就因為這起事件,在經過數日的發酵後,就有多事的日本鄉民在深田詠美的維基頁面上加註了一行「大喜利藝人」。

第一屆推特吉卜力大喜利大賽

在這一次的風潮中,許多電商、媒體、自媒體都紛紛跟風,其中也不乏最近越來越放開包袱、與民同樂的公家機關粉絲頁,像是客家委員會就直接用吉卜力釋出的劇照組成一首歌的MV。

(圖/取自客家委員會粉絲頁)
(圖/取自客家委員會粉絲頁)

警政署署長室也不失時機的藉此宣揚警察的辛苦。

(圖/取自NPA署長室)
(圖/取自NPA署長室粉絲頁)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也趁此機會行銷高雄。

(圖/取自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粉絲頁)
(圖/取自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粉絲頁)

這次的「第一屆推特吉卜力大喜利大賽」著實為國人帶來許多歡樂,但在大方使用吉卜力慷慨提供的劇照時,也要注意使用的規範,以免日後吃上官司。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柯翎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