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是在美國舊金山市南邊的科技重鎮,擁有大約2000家高科技公司,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科技重鎮。
而且矽谷不但有最多的科技公司,這些科技公司還不乏業界龍頭,除了知名的網路公司,矽谷還有許多的雷射科技,光纖,還有醫療器材大廠。
因為矽谷,所以有許多高薪的工作機會,也讓政府得到驚人的稅收。
世界各國都想複製矽谷,然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矽谷誕生呢?
矽谷的誕生的原因包括四大元素:
1.人脈互助 (Professional networks):
許多矽谷大廠的創業家他們都在大學時期就已經互相認識,在創業的過程中,他們互相幫忙,提供資源,互助互利。成功的企業家從來就不是單打獨鬥的,創業家成功的基本要素要是有能力找到資源。
2.鼓勵競爭:
加州有「禁止反競爭條款」(ref1),也就是一個公司裡面的明星員工,可以自由地離開公司去創業,一個有天份,有才能的人在自己的公司發現無法發揮的時候,他可以離開現有的雇主,去創業測試自己的想法,所以公司為了留住有能力的員工,公司也會確保內部的文化是讓員工可以發揮,可以創新的環境。
3.多元文化:
矽谷有一半的創業家是來自外國的移民, 知名的甲骨文的老闆,還有鋼鐵人 Elon Musk 都是外國人。 也就是說,矽谷能夠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菁英,並且提供他們可以發揮的環境是重要的關鍵。 因此許多科技的老闆來自印度和中國。
4.頂尖大學:
矽谷附近就是知名的史丹佛大學,還有柏克萊大學,San Jose University 和許多的社區大學,這些學校提供了矽谷人才的需求。
台灣也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矽谷,台灣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竹科。 當然,如果真的拿竹科跟美國的矽谷相比,或許竹科比較像代工廠。 台灣的許多地方政府也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矽谷,可以增加稅收,增加工作機會,在這裡介紹一個全台最廢的科技園區,(ref 2)。
花蓮鳳林的環保科技園區,2013年興建後,至今零進駐,甚至一度出租,把工業區當水上樂園。 建設經費花八億多元,如今長期養蚊子。 至今還要編列維護經費繼續養蚊子。
為什麼台灣無法複製矽谷?
1.台灣的教育幾乎沒有教學生團隊合作的概念:
在美國的遊樂園,許多時候表演還沒開始的時候,舞台上的主持人就會先帶動氣氛,通常玩遊戲都是把觀眾分成兩隊,然後一個簡單的小遊戲讓觀眾比賽,可見「分隊比賽」是深入美國文化的,不論是在學校的時候許多學生就會參加校隊比賽,或是在課堂裡老師也常常會讓班上的同學分組學習團隊合作和團隊競爭,相較之下,台灣的教育著重在考試,也就是個人的成績,大家只在乎自己在班上是第幾名,成績好不好,和美國教育相比,學生很少有團隊合作的概念,而是聚焦在個人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