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跟一個朋友聊天。他提到這一年訂閱了很多東西,有理財雜誌、有付費文章語音以及直播。然後他又說:「一下子訂了太多東西,我最後其實根本都沒時間看。每天看到有新的內容推送,搞得自己好焦慮;可是退掉不訂,又覺得別人一直在進步,這麼多新知自己不知道,怕很快就追不上別人了。」
我就笑他,這跟我聖誕節時在Steam買遊戲是一樣的狀況嘛。沒有衡量自己的時間,只是覺得「現在有75%的優惠耶,這些我如果能有一定很棒」,於是就在大特價時買了一堆存在那邊。也不怕大家笑,我自己的Steam帳號目前已經有146套遊戲,但實際有玩到全破的或許不超過20款,甚至可能有超過1/3,根本連安裝都沒安裝過…
雖然我很少因為擁有這麼多遊戲還沒玩而焦慮,但我有很多書,量多到根本看不完,如下面兩張照片…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網站,Pocket存的東西很多根本是2012年的,至今都沒打開過。去年訂的雜誌,我也只看了不到1/4。
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現在真是個「內容過剩」的時代。
而既然內容過剩,每個人手邊就一定有一堆「內容存糧」。而且幾乎不可避免的,存糧增加的速度通常都遠遠快於消耗的速度。所以你會發現,周圍很多人其實有「資訊焦慮症」──反應出來的症狀就是「過度收集」或是「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但我要先強調的:
資訊焦慮其實沒辦法靠收集或是追趕來消弭。
因為這時代的新東西多到不可思議,我們最終不可能什麼都學會。尤其當你缺乏基礎能力時,每個新議題對你而言都複雜到如同天書一般。也因此,學習不同議題的成本其實並不相同──有些議題事半功倍,但也有些議題事倍功半。若你完全不先釐清自己的狀況,或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只會越追越恐懼,也只會越追越累。
所以對於資訊焦慮症這個症頭,我倒有幾個個人的建議。
首先,我覺得你要能分辨自己在什麼樣的階段,並讓自己到達下面我所謂「第三階:面狀知識的階段」。在此階段之前,追逐「碎片化」的情報,很可能都只是在浪費時間。
但所謂階段,具體是指甚麼呢?
學習第一階:點狀知識時期
大部分的人在年輕時,或是缺乏系統化訓練時,知識往往是獨立存在,如同點一般的分散狀況。
這在學校就讀時最明顯,我們背了很多專有名詞、背下各類公式,但這些知識感覺離我們很遙遠。你可能軟體課學了If..Than..Else,考試可能也拿了高分;可是碰到在真實生活中用Excel做一個數據分析時,或許完全沒想過同樣的概念可以拿來幫你設公式來分析。這時候,你心中存在著一些專有名詞,在社交談話時拿出來秀一下或許很炫,寫文章時露一手感覺也很厲害,但知識本身還是個別獨立的存在。在人生真正需要這些知識的時候,其實沒有辦法提取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