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努力的人,永遠只會畫地自限!一場心理學實驗揭墮落人性的黑暗面

2020-10-26 15:09

? 人氣

而另一些自我設限則是宣稱的,即口頭上表示自己因為某些原因處於劣勢。考試前說自己沒複習,演講前說自己身體不舒服,約會時說自己其實不太會化妝,都屬於「宣稱式的自我設限」。不過,這種宣稱並不一定與實際行為一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我設限看似是自我保護,長期卻會帶來傷害

給自己挖坑這件事,的確有積極作用。

人們透過自我設限,為可能的失敗尋求看似合理的外在歸因(將事情的結果歸結於與自己無關的外部因素),以維護自尊。因為比起自己拚盡全力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更傾向被評價為「能力不足」「不夠聰明」「沒有魅力」,即便這種評價實際上只來自他們自己;人們寧願自己是由於故意不努力,而被人說魯蛇,或是將失敗理直氣壯地推給「時間不夠」「沒有準備」,或是「身體不適」。

畢竟,對許多人來說,面對和接受「我努力了也不過如此」這件事,才是最困難的。自我設限不僅有維護自尊的作用,甚至還能在特定情況下提高人們的自尊,發揮「自我強化」和印象管理的作用。最常見的,就是一個人在自我設限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滿意的結果。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還能添加一層光環—「我都出了狀況,還可以做得這麼好」。

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努力並不是褒義詞。他們會覺得,拚命努力卻沒有取得什麼明顯成就的人有點笨。所以他們想要營造不努力的形象,在這種形象背後,包含著「我只是不努力,我努力了就一定會和現在不一樣」的幻想。

研究結果顯示,在完成任務時使用自我設限這種策略,的確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一個人的自尊水準,讓人們的自我感覺更良好,不論任務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然而,自我設限的保護是暫時且脆弱的。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雖然自我設限是用來保護自尊的策略,但若是經常這樣做,會讓人們不自覺地將對自己和未來的期望越放越低,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認知也會越來越不準確。

他們只會去好好完成極其簡單,幾乎不可能失敗的任務。因此,人們會由於習慣為任務增添不必要的障礙,而逐漸失去檢驗自己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的機會,無法了解自己優勢在哪裡,極限又在哪裡。

而真正健康的自尊,一定是建立在對自我有全面認知的情況下。這種全面包括:清楚認識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優勢與劣勢,並能夠在此基礎上依然堅信自己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自我設限帶來的短期自尊提升,其實不堪一擊,長期來看,這是我們建立健康自尊所設立的障礙。

自我設限是一種消極回避的策略,可以說是自我欺騙,無益於認識自己,也無法帶來實質意義上的成長。長此以往,甚至會變成惡性循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