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蛇」這個詞經常被大家用來自我調侃。在我的觀察中,身邊自稱「魯蛇」的人,大多不是理直氣壯地癱著,而是一邊焦慮一邊就地躺下,然後繼續躺著焦慮。更有趣的是,很多魯蛇與其說是不想努力,不如說是不敢努力。甚至,他們還會主動給自己挖坑。如果你也是一個無法心安理得躺著,且不知為何離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越來越遠的魯蛇,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你。
不敢努力且主動挖坑,是一種自我設限
這種看起來很不理智,不僅不努力還為自己挖坑的行為,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對應的概念,叫作「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ing)。一九七八年由心理學家愛德華.瓊斯(Edward Jones)和史蒂芬.柏格拉斯(Steven Berglas)首次提出。
自我設限,指的是在計畫進行之前先預設障礙,做出對成功不利的行為或言辭,並在事後將結果的不理想,推托給事先預備好的理由。這是一種認知策略,自我設限者在預測自己無法達到目標,或者可能表現得極不理想的情況下,使用這種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設限雖然是策略,但通常是自動的、無意識的發生。換言之,給自己挖坑的人,可能意識不到這種行為傾向,覺察不到自己行為的意圖。
瓊斯和柏格拉斯在研究「自我設限」時,設計了巧妙的實驗:
志願者們在進入實驗室後,先會被分配到一個任務。一部分人拿到的是非常困難的測試(只能靠瞎猜),另一部分人則被分配到相當簡單的測試。志願者對於彼此之間的測試難度差異並不知情。
完成後,兩組志願者得到同樣的回饋:「你完成得很出色,結果非常好」。此時拿到極困難任務的志願者心裡會有所疑惑,並把這種僥倖的出色全都歸功於運氣。相對地,簡單任務組就不會對這個回饋感到意外。接著,志願者們被告知剛才只是熱身,主要是測試他們現在大概的水準,接下來會再做一次測試,把結果作為真正的實驗資料。
在第二次測試開始前,志願者們被告知現在有兩種藥可供選擇,一種增強藥可以提升他們測試時的表現;另一種藥會削弱他們的能力,使他們的發揮受到影響。
猜猜哪一組有更多人選擇了會削弱能力的抑制藥呢?答案是困難任務組。
這組人深知自己第一次的優秀表現是僥倖,所以他們擔心再做一次,很有可能會露餡。為了保護自尊心,也為了維護他們在實驗者心中的形象,他們需要好的藉口掩飾自己的失利,而「我服用了抑制藥」就是最完美的理由。這是自我設限的範例。
自我設限有兩種類型,一種叫作「行為式設限」,另一種叫作「宣稱式設限」。
顧名思義,前者設置障礙會展現在實際行為中。他們可能會故意做一些會擾亂自己發揮的事情,比如拖延、酗酒、通宵打遊戲等等。他們還可能在明明知道該做什麼的情況下,卻什麼都不做,來達到設障的目的,比如明明要考試卻不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