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教育應增加哺乳知識
離開醫院和月子中心後,媽媽遇到的是家庭與社會問題。多數女性都是職業婦女的狀態下,帶著寶寶回到家後,除了把握最後一個月親密相處的時光,也開始焦慮之後怎麼辦?
若要交給保母或長輩照顧,勢必要開始擠乳衝奶量,塞滿冷凍庫才覺得安心,也要讓寶寶及早適應瓶餵,有時甚至是長輩直接開口要求:「不要讓我們不好帶小孩。」
另一種我察覺到的焦慮是,女性亟欲重建生產前的生活秩序與品質。愈來愈多媽媽傾心於「規律育兒」,希望孩子固定吃、吃得好,不用哄放在小床就可自行入睡。好多育兒書寫著,別讓孩子控制你的生活,要讓新生兒適應家庭原本作息,而非全家為了寶寶改變作息。
對於這樣的論點我不置可否,因為新生兒的生理需求、情緒表達異於多數人,非常明顯,也許有些孩子適用,但不是每個孩子睡前用配方奶「催到飽」,半夜就沒有任何安撫需求。
還有幾位同齡朋友堅持,絕對不親餵,因為太浪費時間,一掛奶就要耗費半小時,讓電動擠乳器咻咻地運作,不但知道奶量多少,也可以交由家人瓶餵。這個選擇聽起來真的很聰明,餵母奶的白天或夜裡,我除了把臉書動態牆看了又看、追完一堆線上漫畫外,真的什麼事也做不了。
親餵、擠乳、配方奶,到底該怎麼選擇,實在無法被評斷。可以確定的是,不需要製作成本高昂的廣告提醒女性哺乳有多辛苦,我們的產前教育根本缺乏正確的哺乳知識,只是一直交代湯湯水水,卻沒說明餵奶會花上3、40分鐘也很正常,讓即便是全職媽媽也選擇母乳瓶餵。
我們需要的是,婦產科醫護人員與月子中心護理師協助增進母乳知識,讓整個家庭(不只是產婦)在產前教育即能做好準備,產後也能得到正確的協助。
我非常幸運,寶寶一出生就很會吸吮,母乳之路十分順暢。在家坐月子的第1個月,全親餵母乳也能加速子宮收縮,減少很多產後不適;第2個月後,考慮到偶爾會交由家人照顧,我開始一天有一餐練習瓶餵(母乳擠出),冰箱也開始固定出現一罐預備母乳,但不超過兩罐,一來是我沒能力多擠,二來覺得有新鮮的奶,何必吃冷凍品呢?
但寶寶3個月後開始抗拒瓶餵,讓偶爾必須外出工作的我煩惱不已。直到滿4個月可以吃副食品時,立刻搭配米麩,減少瓶餵母乳的壓力,外出時我就用手在廁所擠掉脹奶,也不必帶著擠乳器和保冷袋。
只有餵過母乳的媽媽才懂,乳房變成食物源而非性感源的生命轉折。當幾個月大的寶寶看著我走來走去時,我就感覺到他好像是看著會走動的鹹酥雞。還有奶水多比胸部大更重要的真理(手比愛心)。
有趣的是,原本就豐滿的女生比較會為罩杯激升而苦惱,原本就小胸的人卻不會因此變大,奇怪哩!這時我還不知道斷奶後胸部會又扁又沒彈性,上帝你可以再不公平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