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能持續努力,你需要一個更明確的人生目的
事實上,在工作上過度努力的狀況,也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問題。只是過去五十年來,閉著眼睛努力會能一直有所回報。你願意念書、好好畢業、進了大公司,隨著經濟一路上升,就算捨棄了夢想當個微不足道的職員,你最起碼也能過得不錯。你把夢想、人際關係、異性相處、興趣、人生都捨棄了,你最少得到還可以的薪資報酬。你終究會結婚(不管對方愛不愛你),你終究也生養了小孩(不管他們長大後是否喜歡你、甚至恨你),你很可能也存夠錢買了房子、有了車子、擁有大人該有的物質生活。雖然回首有遺憾,但物質最少填補了遺憾。你有了房子、有了社會地位、賺了錢、小孩長大了、也都上了大學,說起來也看似達成了某種人生目的。
但我們這一代不一樣了。大環境停滯了,經濟不再隨著時間自然的水漲船高。所以你若還是偏頗地努力、甚至錯誤地努力,你在這過程中的犧牲、你人生的缺憾,到了中年之後可能就無法再靠經濟收入來掩蓋了。而你會越來越開始疑惑,我的人生至今到底在幹嘛?而也就是這時候,你其實就該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能不能回頭過平衡的人生?幫自己建立一個自己能認同的人生目的。
錢固然有用,但已經不是如上一代那樣,可以靠犧牲其他層面的來換。資產投資也不再只是漲多跌少的狀況。所以如果在工作上不快樂的人,除了不斷想在工作上與物質上快樂外,我其實建議你或許該把時間嘗試平均分給人生的其他層面。你該過好整體的人生,你該交朋友、你該有好的伴侶、你該分配時間給家人、你也該有興趣嗜好(甚至從中找出你真正的天賦與熱情)。尤其,你該學學跟工作以外的自己相處。
這時代需要的不是極端,而是平衡發展的人生目標
很多人的父母,其實過著很極端的人生。把人生奉獻在工作、一心存錢、只知節儉。他們不在意美感、不在意生活、不在意夢想、拒絕旅行、也捨棄了生活品味,唯一留下來的教誨就是極端地投入在工作跟存錢買房這類心願上。畢竟在嬰兒潮以及通貨膨脹的年代,確實將來有苦盡甘來的一天。但你跟他的年代背景已大不相同,你若捨棄了一切,資本市場不會給你跟過去一樣的回報。所以若你只剩工作,那你很可能最後會發現物質回報跟不上你的投入。所以在這時代,你更需要的,其實是找到工作以外的平衡。找一個你喜歡、你樂在其中、你願意不斷投入的事情。
你的人生不該只是試圖從工作中找出意義。我們的快樂,其實更多時候是跟物質毫無關聯的那些事情。看到美的事物、去某個地方旅行、完成自己小時候的夢想、跟異性交往、被異性喜歡、環繞在朋友身邊、被別人需要、被他人肯定、幫助別人、甚至只是靜靜地讀一本書、看一段電影,都可能帶給我們不同的快樂。做這些事情或許會被父母認為是浪費時間、是不賺錢、是沒有生產力的,但這些很可能帶給我們能量,讓我們更有力氣去工作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