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坐好,不要講話!」這句話對許多人應該不陌生。許多家長和老師會認為,小孩上課就是應該要「乖乖坐好」──安靜坐著、不要講話、頭低低著拿著筆寫字──這樣才是學習該有的樣子。
但是,研究卻告訴我們:孩子需要動一動,才能學得更好。
動愈多,學習愈專注
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在2013年發表了一份報告強調肢體活動對孩子的重要性,這份報告中寫到,研究顯示:
比起動得較少的孩子,動得愈多的孩子有較高的專注力、較快的認知處理能力、以及在考試中表現較好。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童一天要有至少60分鐘的肢體活動時間,而這份報告建議,國小年紀的孩子每天至少要有30分鐘的體育課,國高中年的孩子每天至少有45分鐘的體育課時間。
除了每天該有的體育課之外,學校還需要提供孩子其他可以從事「中強度」(moderate-intensity) 身體活動的時間,像是下課、或是將肢體活動融入在課堂中。
可惜的是,許多學校因為資源不足或是太重視學科,開始縮減孩子的體育課與下課時間;除此之外,如果天氣不佳,孩子也無法下課時在外奔跑活動。
但是,如果老師能夠將肢體活動融入課堂中,像是一堂課中花個幾分鐘讓孩子起身跳舞或律動,這樣不但可以讓孩子獲得每天需要的肢體活動量,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
你可能會擔憂,上課時間還讓孩子動一動,這樣會不會犧牲孩子的學習時間?但是,這些肢體活動其實是在幫助孩子學習,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學者們就做了一個研究,他們在加州二十四間小學裡融入「課堂肢體活動」,結果發現,在課堂中加入肢體活動後,學生上課的行為表現更好、學習更專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John Ratey也表示:
「肢體活動幫助孩子活化學習時需要用的腦細胞,把孩子的『大腦叫醒』!」
動起來,讓上課變得更好玩!
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對於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讓他們在動態狀態下學習反而可以學得更好(請參考文章《新研究證明過動兒邊扭邊上課學得更好》),所以美國有一些學校開始使用特別設計給孩子的搖搖椅或是瑜珈球,讓孩子上課時可以適度的搖動。
但是,不只是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需要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動一動。而上課動起來,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還可以讓上課變得更好玩。
讓上課動起來的方式有很多,美國Center for Inspired Teaching這個機構就在鼓勵老師將「肢體活動」也融入教學之中,譬如,有老師上課請學生測量他們跳躍前後的心跳速度、有老師請學生走動用腳測量長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