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壓力這兩個字,是從物理學借來的。在國中理化課有公式:壓力=施力除上受力面積(P=F/A),借用心理學後,研究壓力的學者把心裡壓力定義為
什麼是「生活負載」?簡單來說,就是你生活中需要面對,所有會耗損你體力、腦力或心力的大小事,其實也就是之前提過的「壓力源」。
自我功能指的是一個人能否有效地面對壓力,採取有幫助的做法來應對;概念類似先前提過的「抗壓性」。
想像有個人在做重量訓練,如果他的「肌力」越強,就能扛起越重的「啞鈴」而不覺得費力。在這裡,肌力就相當於「自我功能」,而啞鈴則象徵「生活負載」。
在陪伴個案處理壓力時,我們往往是從「自我功能」這個角度下手。曾有上課學生開玩笑說,心理師,你是處理壓力的專家沒錯吧!根據你提過的定義,我想到一個可以快速減壓的方法,就是 下個月開始,你幫我繳房貸!這樣啊,我的「生活負載」就會減小,壓力自然會減少了欸!
除了打哈哈之外,我也趕緊解釋,在諮商過程,個案比較關心的多半是「生活負載」,但心理師其實更希望把重點放在提升個案的「自我功能」。為什麼呢?背後原因是,心理師如果急著幫個案解決眼前的生活負載,雖然壓力會立刻變少,但在未來漫長的人生裡,也還是會有其他新的生活負載出現,所以培養個案的自我功能,讓它壯大,才是治本之道。
壓力排行榜
對你來說,什麼事情讓你壓力最大?根據英國生理學會的調查,讓民眾最有壓力的事情第一名,是伴侶或親友過世、第二名是坐牢、第三名則是家裡發生火災或其他天災。第四名則是生了一場大病、第五名為被炒魷魚。分居或離婚大的壓力則是第六名。在這個資訊傳播快速的時代,個人隱私被盜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名列第七名。與金錢有關的議題,好比周轉不靈等則為第八名。
有趣的是,剛新到一間公司上班、籌備婚禮、生第一胎小孩則位居壓力排行第九、十、十一名。這意味著,好事也可能成為一種生活負載。好比對很多剛升官的上班族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壓力。
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說,像中樂透這種超級大的好事,也往往讓當事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很多人後來甚至慢慢出現憂鬱症、焦慮症等狀況(如果你想知道後續排行的話,十二名是上班遲到、十三名是恐怖攻擊、十四名是手機弄丟、十五名是搬家)。
另一個壓力排行榜則來自更早的研究,Holms和Rahe兩位學者分析、調查了我們一生普遍可能遭遇的大小事 ,並為這些事情做了「壓力積分」的排行,壓力最大的項目(壓力值)仍是配偶過世,次之是離婚、分居。坐牢、親人去世並列第四。詳細的資料,讀者可參考下表的整理。
當初Holmes和Rahe設計這份數據,是為了評估一個人在最近生病的機率。讀者如果還有印象,先前提到壓力會影響我們的免疫功能,進而增加生病的機率。
如果你想試試看的話,可以瀏覽一下這四十三件事情,檢查一下過去一年中是否曾發生這些狀況,如果有的話,發生了幾次?接著把「發生的次數」(次數最多就是「四次」)乘上「壓力值」,最後把所有數字加起來,參考下面對照:
不過,因為這個研究歷史有點悠久,這邊的分析僅供參考。畢竟,現代人的生活源與以前相比不但更多,而且更複雜!
作者介紹|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勞工健康服務相關人員、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第五屆優秀青年臨床心理師、104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課程合作顧問、國立中央大學職涯發展中心職涯諮詢業師、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特約臨床心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特約講師、興智國際企業管理整合諮詢有限公司特約講師、張老師月刊專欄作家。執業後,除臨床工作外,積極參與心理學推廣,於企業、學校、公部門等單位提供心理學講座,每年講座超過百場。
原著書籍|《練習不壓抑》(時報)、《練習不快樂?!》(時報)
合著書籍|《奶油融化了!》(雄獅)、《你今天被騙了嗎?》(時報)、《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心靈工坊)
線上課程|《搞懂快樂的心理課》(YOTTA)、《每天幸福多一點:10堂正向心理學》(一刻鯨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從此不再壓力山大》(原標題:壓力有公式嗎?)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