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歌詠台灣的山川文物,風土人情,〈台灣小調〉在60年代傳唱千里,據說還編進了中小學音樂課本裏。而二十年後的〈美麗島〉卻遭到了禁唱的命運,只因它被黨外人士拿去冠上雜誌名稱。
說到這裏必須轉述一件事:排灣族詩人莫那能年輕時甚受李雙澤照顧,李經常招呼他吃飯、喝酒。一天,李雙澤唱了〈美麗島〉」給他聽,並一句一句地解釋歌詞。莫那能嚅嚅地說:「我可以問一個問題嗎?」李:「可以啊。」
莫那能:「為什麼是『水牛』而不是台灣黑熊?水牛不是荷蘭人帶過來的嗎?」再問:「為什麼要『以啟山林』?我們的祖先都說不能亂砍樹,要跟大自然共存共榮呢。」最後還嗆聲:「他媽的,你們一來蓽路藍縷,我們就開始顛沛流離。」(按:「水牛」、「蓽路藍縷,以啟山林」是〈美麗島〉的歌詞內容。)
李雙澤先是無語,接著被激怒,在「蓽路藍縷」這句話上爆發出來,兩人打了一架。起身後,兩人繼續喝酒,彷彿沒事兒一樣。
讀完莫那能的這段追憶文字我不禁大笑起來。水牛是荷蘭人帶過來的,有幾個人知道?不可「蓽路藍縷,以啟山林」,因為那是砍伐樹林,可能招惹祖靈生氣,以當今來說就是「環保意識」。也就是說在莫那能眼中,整首歌詞根本是漢人思維,沒顧慮到真正的台灣人:原住民的內心感受。
具有卑南族、排灣族雙重血統的歌手胡德夫亦是李雙澤好友,自從李過世之後,四、五十年來胡德夫經常演唱〈美麗島〉,他與楊祖珺儼然是這首歌的代言人。我想問他:KIMBO(胡之本名)大哥,您知道水牛是荷蘭人帶過來的嗎?
從〈台灣小調〉到〈美麗島〉,見證了台灣的一頁滄桑史,我們不可忘記,但還是笑笑過去吧,可別像李、莫倆兒一言不合打了起來。
本文原刊於2016年7月4日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
*作者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鐘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