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當年可樂進日本大成功,登台卻打不過黑松?課本從未提,50年前寶島輝煌戰績!

2017-08-24 08:30

? 人氣

60年代,蘋果西打、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多家國際知名飲料品牌,陸續進軍台灣市場,本土飲料業面臨嚴酷的市場考驗。甚至,業界傳聞,可口可樂曾發下豪語:「五年內要讓黑松消失!」但黑松沒有被打敗,反倒愈挫愈勇,成為台灣飲料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際大廠來勢洶洶

1958年,黑松前董事長張有盛再次前往日本考察,赫然發現,短短幾年間,可口可樂已攻城掠地,僅有麒麟、朝日等依附啤酒廠的飲料,還勉強占有一席之地,其他小廠都是在夾縫中求生。

「連歷史悠久、經營體質又好的日本飲料業,都難以抵抗外來貨席捲市場,更不要說台灣了!」張有盛驚覺,這事非同小可。

當時,可口可樂尚未引進台灣,但可口可樂投資成立的美軍工廠──中美汽水廠,已在1957年成立,產品主要提供駐華美軍飲用。張有盛返台後,立刻請公司員工研究可樂口味的飲料,希望在可口可樂正式來台前,搶先上市販售。

「黑松的可樂就是我調配的!」精神矍鑠的張道熙,90多歲了,記性依然頗佳,「當時我收到張有盛的指令,立刻開始調製可樂配方。」產品很快就做出來了,但難題也來了­­­:不能用「可樂」之名上市。

打破可樂專用局勢

雖然可口可樂尚未來台銷售,卻已經向經濟部註冊可口、可樂等中文、英文商標,所有飲料都不能使用「可樂」兩個字,包含後來百事可樂來台,也一度無法在台灣使用「可樂」或「cola」。

於是,黑松另闢蹊徑——張有盛在公司內部發出重賞,廣徵商品名稱;一旦獲選,可以獲得1000元獎金,相當於新進員工一個多月的薪水。

最後,選中「果露」做為商標名稱。1961年,黑松生產的第一支可樂飲料「黑松果露」上市。

傳承數十年,黑松汽水才是台灣最道地的記憶。(圖/天下文化提供)
(圖/天下文化提供)

當時,為了避免侵權,大部分的飲料業者都用果樂、果祿、口樂、口祿等類似發音,來為旗下可樂命名。後來,黑松因「果露」易和「果子露」混淆,而在1966年,改產品名與商標為黑松可祿。

中美汽水廠是台灣可口可樂的前身,1964年,陳啟清、辜振甫、楊麟等工商鉅子,合資買下中美汽水廠,成立台灣汽水廠,向政府申請在台販售可口可樂。當時台灣原有130家地方型汽水廠,政府擔心本地業者會有倒閉危機,遲遲不准可口可樂在台灣上市,但業者透過政治力不斷施壓,開放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來台的趨勢漸不可擋。

不過,當可口可樂要申請在台上市,「經濟部開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他們放棄可樂、cola的專用權,才允許上市,」黑松前總經理范鋒明說。「可樂」兩字解禁,黑松可祿也在1968年7月29日改稱黑松可樂,並更換商標上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