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年紀漸長,更該把「健走」當興趣?快樂了自然更健康,他道出這運動最大魅力

2017-10-09 10:30

? 人氣

任何人都希望能夠抗老,經常維持頭腦清晰與身體健康,因此思考什麼活動對身體較有益?不用花錢,又不受時間、場所限制,能夠輕易實行的,莫過於散步了。

經常有人說:病從腳起。要鍛鍊腳力和腰部,必須從散步開始。但是「為健康而走」,似乎有點冠冕堂皇。若能別無所求,想走就走,這就是所謂的散步。如果設定純為健康等目的的散步,那將毫無樂趣可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古希臘所謂逍遙學派的亞里斯多德等哲學家們,大半是邊走邊討論自然和人類本質的問題。中世紀以後退流行的逍遙學派,到了十八世紀再度掀起旋風。康德等有心人士會在步行中沉思。如此說來,亞里斯多德和康德都是為討論沉思之目的而走?不,不對吧!我想他們應該是在隨心所欲散步之時,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已進入了沉思的世界。

最近城市居民都興起一股散步風潮,那是因為醫生建言:「散步有益健康」所致。隨著健康第一的風潮,散步的人口日漸增多。

對現在的我而言,散步是一大樂趣。並非有人稱讚我,也不是為了保持健康,只覺得散步本身,就是一大樂趣。

雖說不抱任何目的而走,但是對「散步」一詞之本意卻不太苟同。明治時期的大文豪坪內逍遙(譯按:1859-1935,原名坪內雄藏,日本劇作家、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筆名逍遙人。)的「逍遙」一詞,與我每天「步行」的日課,其意大不相同。

其實我也不是漫無目的地到處遊蕩,而是較具積極性的,但也沒有過度的設定目標。這種步行該如何言喻?百思不解之際,最近終於如願找到適合的詞彙。

就是英文的「walking(健走)」,日文沒有直譯之詞,僅以片假名來表記。不過「健走」一詞,卻有「散步」、「逍遙」中所沒有的特殊意義。日本人的壞習慣,「健走」新詞一出,就想再賦予新意。

「今天走了五千步,這樣就夠了。」

「離目標五千步,還差五百步。」

這樣的心態未免過於狹隘,又何必拘泥於步數呢?帶個計步器,總覺得有點殺風景。我每天步行超過萬步,不用計步器,也可以清楚計算。我覺得即使將「散步」改用「健走」一詞,其意義也不大。因為別無所求,放輕鬆的健走最重要。時而欣賞沿途花草,感受四季的變化;時而在健走的慣性助長下,沉浸在冥想當中;時而文思泉湧,創意浮現。不過,這些都只能算是健走的附加價值。

一旦養成別無所求的健走習慣,哪天不走,反倒坐立不安。這是生理的慣性,已經根深蒂固。倘若預先設定目標,生理的慣性則難以產生。即使一天步行五千步,還是有人無法持續半年,其理在此。為了維持每日健走的習慣,必須有屬於自己的風格。所謂風格就是不為怠惰之心所吞噬。

以我個人為例,不在住家附近健走,特地買月票跑到遠處,這就是我一向的作風。不僅是平日,週末也去,甚至連下小雨,也沒有理由不去。心想既然買了月票,不坐白不坐,所以自然而然地出門健走。雖說這是節儉的個性使然,但也給自己帶來了歡樂。

作者簡介|外山滋比古

御茶水女子大學榮譽教授。日本著名的英國文學專家、語言學家和暢銷作家。

1923年出生。東京文理科大學(今筑波大學)英文系畢業。專精英國文學,曾發表多篇研究論文,研究領域並橫跨語言學、語意學、修辭學以及編輯、思考理論。作品常被收錄在日本中學的國文教科書,而且拿來做為升學考試的試題,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蔚藍文化《五十歲豁然開朗:開啟人生下半場必備的知性生活術》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