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而言,這些老師的嚴格沒有道理。在和學生聊過之後,他們說,其實並不會害怕嚴格的老師,因為嚴格能幫助他們成長。學生所懼怕的,是不說明原因(或說不出原因),一路嚴格到底的老師。
4. 上課太悶、太無趣
很抱歉的,經過一段努力回溯的時間,我得承認,有一大堆老師被我完全遺忘。可能他們很認真、很辛苦地備課,但上課太悶、太無趣,經常照本宣科、朗讀課文,課程千篇一律,以致在我的腦海中,搜尋不到他們的蹤影。
當然,我也承認,要每位老師別出心裁,成天搞創意去創新課程吸引學生,是件很勉強的事。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們手中小小的螢幕中搶奪回來,也是件艱鉅、近乎苛求的任務。但至少,身為老師的我們,可以稍微花點心思,想一想曾經是孩子的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上課模式,也可以問一問台下孩子們的想法。哪怕是一點「願意嘗試」的心,就已經比故步自封,死守傳統上課模式的老師強得多了!
5. 偏心、不公平
上高中前,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上了高中,角色互換,我成了某些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因此,曾身處天平兩極的我,感受特別深刻。只能說,得到老師「厚愛」的感覺,真的很好;同樣的,「失寵」的感覺,有時會讓孩子很想自暴自棄。
每位老師心中都有一紙珍愛學生的名單,這絕不是問題。只是,當他們把這些孩子視為「掌上明珠」,明顯偏愛到一個程度到無視其他學生感受的時候,就是個問題了。
若老師以成績、個性,甚至外貌,或其他任何因素來瓜分、劃分心中對孩子們的愛,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教室是個講愛的地方,不是爭權奪利的地方。當孩子心中一有「爭寵」感覺冒出來的時候,師生關係在本質上就已經失焦了。
6. 威脅、羞辱學生
有的老師覺得管理學生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用成績打壓。他們開口、閉口都是分數,常把:「作業不交就會被當」、「成績不好就不會有前途」等威脅性的字眼掛在嘴邊。更有甚者,在學生犯錯時,他們選擇用羞辱的方式來處置。
國小時,班上抓到了一個偷東西當場被逮的孩子。老師知道後,竟用尖酸的言語,諷刺、嘲諷,極盡譏笑之能事在全班面前羞辱他。這「羞辱的記憶」,不僅成了這個犯錯孩子的痛苦回憶,也成了那天在場全班孩子共同的不堪記憶。
也許是我太苛刻,或是負面的回憶存留得特別久,不成比例的,帶來苦澀回憶的老師比甘甜的回憶多出太多。我想,這些得不到學生青睞的老師們,必定不是他們當初投入教育時的自我期待。但最後走到這步,其中的一個可能,也許是少了學生和同事們的回饋。
所以,在當天課堂結束前,我和孩子們分享:
這是我當老師的第一年,對於「我自己是什麼樣的老師」這個問題,我還在思考,我也正在創造屬於自己的樣貌。但我向你們承諾,我會努力讓自己遠避這六個特質,成為一位陪伴你們成長的老師。我也需要透過你們的眼睛,讓我看得見自己,也才有不斷調整、進步的可能。
盼望當孩子大了,離開學校的時候,回想到我的時候,嘴角能露出悠揚上升的線條。我想,這是對一位老師最佳的禮讚了吧!
作者簡介|吳緯中
台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教師,畢業於淡江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曾經擔任過編輯、行銷和業務,在不同的行業打滾過,而終於在三十三歲那年,毅然轉換人生跑道,離開辦公桌,不再和「電腦」打交道,而去與真實的「人」打交道,成為了毫無背景的菜鳥老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那些在升學主義下,被逐漸遺忘的能力》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