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一句「你很棒」,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專家:「這一種」學生尤其需要…

2017-03-29 08:00

? 人氣

老師,是我的敵人還是朋友?這是影響孩子是否樂意上學的重要關鍵之一。心理學者在非認知領域的先驅研究中,發現僅是包含雙重訊息的簡單話語,卻能產生意想不到的魔力……

非認知領域的領先研究者,目前任教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大衛.耶格爾(David Yeager),在二○○○年中期曾在史丹佛大學攻讀心理學碩士。當時,這個系可是教育心理學門的大師重鎮,包括發現了「刻板印象威脅」(stereotype threat)現象而聞名於世的克勞德.斯蒂爾(Claude Steele),還有以研究學生心態知名的德維克(Carol Dweck)。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斯蒂爾提出的「刻板印象威脅」,是指社會刻板印象裡能力較差的群體,像是工地工程裡的女性工作者,或是常春藤大學裡的非裔學生,若其中成員的內在焦慮被觸發,就無法拿出正常實力。

而另一位非認知研究領域先驅德維克,在她的「心態致勝(Mindset)」研究則指出,不論是明示還是暗示學生有能力成長進步,這些訊息都會有力左右學生的信念。如果學生相信智力是靜止不動的資產,無法改變,他們就會發展出德維克所說的「定型心態」,迴避挑戰,擔心會暴露出自己智力不足。相反的,如果學生接收「成長心態」的訊息,相信努力求知能夠讓自己更聰明,他們就會追求更大的挑戰,接受更進階的功課。

進入史丹佛前,耶格爾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土爾沙(Tulsa)教英文,那是間低收入學生就讀的學校。耶格爾特別積極在教學裡實踐這些創新研究,希望讓老師能改善學生的生活。如今,耶格爾則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授,率先研究如何將這些教育心理學的成果,運用於真實課堂中。

耶格爾大部分的研究是基於這樣的前提:惡劣環境裡的成長經驗,常常衝擊孩子心智對世界的認識。他解釋,幼年時期的惡劣環境,可能讓孩子和青少年碰到挫折時傾向自責,把他人的行為解釋成偏見或敵意。這些孩子常常覺得,就算發生什麼好事,很快就會化為烏有。

近年,耶格爾更與史丹佛大學教授喬佛瑞.柯恩(Geoffrey Cohen)、葛雷利.華頓(Gregory Walton)合作,持續調查這些孩子心智形塑的世界觀,以及能否透過介入措施來改變。

柯恩、華頓和耶格爾進行一系列試驗,發現教師的小規模介入措施,的確能改變心態。這些措施包括,觀看一小段影片,裡面是一位高年級生自述有關歸屬感的糾結;或讀一篇雜誌文章,探討成長心態對大腦發展的影響。這些介入措施,能大幅提升非裔學生或低收入戶孩子的成績,而他們正是容易受到「刻板印象威脅」影響的族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