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做錯什麼事,為什麼沒人要跟我一組?」心理師教你如何讓孩子擺脫分組焦慮

2021-02-03 17:34

? 人氣

「各位同學們注意!現在按照座號,一號到五號,六號到十號……二十一號到二十六號一組。」或許一開始,同學們會有雜音,「老師,我們不想和阿旻同一組。」這時,老師不需要在公開場合給予同學回應,或在現場立即進行處理,以避免讓當事人(阿旻)陷入被討論的焦點,而遭受尷尬與難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一號至二十六號之間,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排列組合,先給總是落單的孩子機會,在一個組別裡,讓他有表現的機會。給他一個舞臺,讓他被看見,就能夠累積孩子之後在教室裡被接納的機率與可能性。我相信,當事人會以最佳的姿態與表現,贏得同學們的刮目相看。別再讓孩子落入分組的焦慮,就從我們細膩且細心地,從細微處協助開始。

(圖/取自imdb官網)
(圖/取自imdb官網)

左右為難的焦慮

另外一種焦慮是「左右為難」。例如:「林小玫找我同一組,陳娟娟也找我同一組。小玫和娟娟,兩個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她們兩人不可能在同一組……」也就是說,「乾脆三個人同一組」這件事情無法成立。在這種狀況下,到底是選林小玫或陳娟娟,卡在中間的孩子就會陷入左右為難。於是孩子可能乾脆兩個人都不選,兩邊都不得罪。但是這樣的選擇,又讓人覺得很委屈:明明兩人其中的一個會跟自己同一組,自己卻選擇兩個都不要。

有些孩子為了解決這種左右為難的焦慮,乾脆交由命運的安排,擲筊來判斷。到底最後跟誰在一起,就看銅板怎麼丟:人頭?還是伍拾圓?隨緣決定自己是跟林小玫,還是和陳娟娟。

有的人算盤打得公平些,決定乾脆就輪流吧,一次給林小玫,一次給陳娟娟,或是第一、三週選林小玫,第二、四週配陳娟娟。只是在現實中,如意算盤沒辦法打得那麼順利。

選了林小玫,陳娟娟心裡會有疙瘩,不舒服;等到下次要找陳娟娟時,她不見得會想要在同一組了。反之亦然。人性的複雜,就在這裡。這當中,也考驗著孩子如何去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兩難互動。在還沒有找到適當的答案之前,焦慮自然而然就會伴隨自己很長一段時間。

主動與被動

有些孩子個性比較主動,一聽到分組,就自然而然趨前尋找自己心儀的組員。反之,相對被動的人往往待在原地,等候著別人來邀約。主動與被動的相異,造成不同孩子在社交互動上,產生不同的結果。當孩子主動時,就得承擔被拒絕的可能。「我邀約你,你卻回絕我」──面對拒絕,牽動了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你拒絕我,沒關係,我再找下一個。」

往好的方面來看,不妨把這當成認知功力的鍛鍊。「你拒絕我,沒關係,我再找下一個。」對於被拒絕這件事情,學習甘之如飴。

對很多事情不強求、不執著,只要努力去找,就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夥伴這樣的孩子,看待事情會有合理的認知與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