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人跟你想像的不一樣!心理師道出令人詫異真相:人生勝利組可能比沒朋友魯蛇更邊緣

2019-11-18 10:35

? 人氣

提到「邊緣人」這個名詞,有兩個人很快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一位是我的學生阿棋,他是國中二年級的男生,體型圓滾滾、個頭不高,課業成績不甚理想,個性還有些吊兒郎當。他在學校總是獨來獨往,沒有特別隸屬於哪一個團體。導師起初有些擔心他是否遭到霸凌或排擠,但是每一次找他來辦公室關心,他都聳聳肩、一臉無所謂地回答:「還好吧?我覺得沒差。」

後來我在臉書上發現,他對樂器充滿興趣,從小就自學爵士鼓、吉他、鋼琴、古箏,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觀賞各種藝術表演,甚至數次獨自到國外參加音樂比賽。

某一次上課,我邀請阿棋上台分享他的音樂自學之旅。沒想到他老兄一張投影片都沒有做、好整以暇地倚靠在講台邊,用一個個旅行的故事緊緊扣住全班同學的注意力。直到下課鐘聲響起,同學還是意猶未盡地要他繼續分享故事。

另一位則是結識多年的好友Peter,頂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高材生。

求學的過程中,優異的成績經常讓他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同學、家長、老師,沒有人不知道學校有這麼一號近乎天才的人物。博士班才畢業,他就獲得國內一家金融公司重金禮聘回國工作。如果要用一個通俗的形容詞來形容他,大概就是「人生勝利組」。

我曾經造訪Peter在內湖購置的豪宅,偌大的房子空空蕩蕩,除了必要的幾樣家具外,什麼東西都沒有。他說,反正待在公司的時間比住在家裡久,而且也沒什麼人會來作客。

從小他就很獨立,不太需要大人操心,老師與家長總是把他拿來當作孩子學習的榜樣、同學則是爭先恐後請教他難以解開的數學難題。久而久之,除了課業與工作之外,他也找不到其他與人互動的交集。他獨自到國外念研究所、生活,並且學會用工作填補生活的空白。

「以前大家只是問我課業和工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爸媽突然開始要我多去認識朋友,要注意好的對象……」Peter苦笑:「我早就忘記怎麼交朋友了。」

看完這兩人的故事之後,你認為誰比較像是邊緣人?

發生了什麼事?心理師這麼說──

「我從來不說話,因為我害怕沒有人回答;我從來不掙扎,因為我知道這世界太大……」──〈讓我留在你身邊〉,陳奕迅

「邊緣」是個人主觀的感受

讓我們將世界想像成一個大圓圈,大多數人都住在圓圈裡面,他們之間的互動很頻繁,擁有相近的信念與價值觀、用類似的模式過生活,這是我們認為的「一般人」;而在圓圈的邊緣,甚至在圓圈之外,還有少數的小點點獨自活動著,他們的價值觀不同於圓圈內的人、較少與別人互動,大家對他們的了解可能也不多,這些少數人往往會被我們貼上「邊緣人」的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