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總會有媒體報導,在花博或台大舉辦的動漫活動「同人展」吸引多少人潮、各式各樣的創作作品和打扮成動漫角色的參與者令人目不暇給。也許對不太了解的大眾來說,這些跟在電視上、漫畫店裡出現的動漫沒甚麼不同;但事實上,「同人展」不但有著自己一脈相承的文化脈絡,也可以說是孕育台灣原創漫畫的搖籃。
所謂的「同人展」是「同人誌販售會」的簡稱,所指的是在一段特定的短期間(通常一到兩日)、在特定場域裡舉辦的作品販售活動,依據場次與性質,小型場次約可容納數十個攤位,大型者則動輒上千攤。攤位所販售的商品,則是以動畫、漫畫、遊戲(以上通稱ACG)等既有原創著作所衍生出的二次創作物為主,通常包含漫畫、畫冊、動畫、音樂、布偶、卡片等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
同人展開始時,除了湧入展場的支持者以外,許多精心打扮成動漫人物的角色扮演者(Coser)也會駐足、巡迴於展場內外,供支持者與參訪者攝影、採訪。除此之外,主辦單位往往也會邀請漫畫家、配音員等動漫業界的知名人士親臨現場,藉此吸引著大批粉絲進場支持。
熱力四射的活動、亮眼的Coser,以及琳瑯滿目攤位所構築成的鐵三角,不僅讓同人展成為愛好者眼中極具吸引力的活動,更像是一場處處亮點的嘉年華,定期舉辦以後,也開始吸引不少原創作品的創作者進駐。
我們的土地上有許多以漫畫為終身志業的創作者們,在國內商業漫畫家的位納量有限的狀況下,同人展便成為了創作者發表作品、為自己發聲的舞台。在同人展裡,漫畫創作者能更直接地與讀者交流、聆聽建議。在同人場被具慧眼的伯樂挖掘,或者本身就可以賣得嚇嚇叫,而成為獨樹一格的品牌。在同人展的歷史裡,這樣的案例並不在少數。
也有一些以繪製同人創作為主的創作者,到一個程度後會產生自己的想法,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原創故事,而創作同人誌時累積的畫技、分鏡安排等基本功,也將成為他們投入原創創作時的既有資產。
不論一開始就走原創,或者從同人創作逐漸轉變到原創誌,從畫冊、漫畫,一直到音樂、小說、桌遊,到數位遊戲,只要有心,我們都能夠在同人展裡,看見台灣本土原創的星火點點、創意盎然!近幾年,國內甚至也開始舉辦了以販售原創作品為主體的「原創ONLY」場同人展,實際上,也就是原創作品展售會!
我喜歡同人展,不僅因為它洋溢著青春氣息、葷素不忌的包容各種文化與觀點,更因為:同人展很有可能扮演著關鍵角色,正發揮實質影響力,扭轉著下一個世代的消費文化。
我們的島嶼正在銳意革新,朝向整體上更大的善邁進。各項重大政策、法案,正在國會殿堂裡透過立委們的(肉體或口舌)廝殺而艱難前進,但在政策與法案的層次以外,在民間,我卻親身感受到更多鮮活的生命力正四處綻放著,這些力量更為直接、明快,而同人展則給予我最明顯的感受與感動!
同人展裡販售著漫畫、畫冊、遊戲、音樂、各種周邊,及少量文字作品,每個場地,都是一個「一期一會」的獨特市集,很可能攤主只印了十本,這次賣完就沒了,也不乏超人氣的攤位,一次展覽兩天下來,就可能賺得上班族數個月的薪資。
儘管銷售的商品有其特殊性,同人展就是一個活絡的自由貿易市場,但幾年下來持續參與同人展以來,在我個人的記憶中,卻從來不曾聽過下列這些在坊間市場耳熟能詳的語句:
「可以算便宜一點嗎?」
「一次買套書有沒有打折?」
「沒有折扣怎麼賣得出去?」
相反地,大多數的消費者,多半是默默地看著攤位前立著的小立牌、甚至就是只一張寫在筆記紙上的價目表,暗自計算好金額後,毫不囉嗦地從錢包裡掏出現金,貨銀兩訖。
『殺價』這個概念,從來不曾在我的認知中,出現在同人展的場域中!
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一位少年在場中徘徊,好幾次到我的攤位上翻閱作品,後來我們眼神對上了,他羞澀地笑了笑,告訴我:「身上的錢不夠了。」
那個當下,我是感動的、也是感激的,感激他沒有殺價,他的眼神告訴我,他願意支持我們攤位上的作品,也願意認同我們賦予作品的價值。
而這就是最讓攤主窩心、也最有可能改變消費文化的地方,在同人場裡,沒有人會因為自己花了幾百塊,卻只能得到一小本薄薄的本子而有所怨尤,攤主標價多少,消費者只要認同了,就願意買單。
或許因為同人展的消費者裡,有相當的比例自己或身邊的人有在從事插畫、漫畫等創作,相較之下更能將心比心,而少了外頭那些惡名昭章的降低成本思維,或許還有更多不及細想的原因。但若我們只就結果判斷,就可以發現到:同人展的消費者,認同的不是商品的「價格」,而是商品的「價值」。
認同價值的消費者,不會隨便殺價,因為殺價,就是貶抑他人勞動所產生的價值,接受殺價的勞動者為了謀求足夠的生活費用,將需要付出更多額外的勞動成本,也連帶將造成同業間的削價競爭。當經濟能力降低,他們在購買生活所需物資時,就更可能傾向壓低對手的價格,彼此殺價的消費文化一旦開啟了,長久而言,很有可能會陷入一種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倘若消費者不殺價、勞動者不需要花費過高的勞力成本,就能夠獲得生活所需,相對而言,手頭上有額外資金的可能性也就較高,這時,他們也更有能力支付足夠的金額,尊重其他人提出的商品價值。長此以往,當每個人都這麼做,正面循環便有機會能夠形塑相對富裕的經濟環境——而同人展參與者,所展現的就是這種「認同價值」的消費信念。
以人口比例而言,同人展的參與者也許稱不上多數,但同人展在台灣的發展已經超過二十年,近十年拜好萊塢電影與《宅男行不行》(生活大爆炸)等主流娛樂的推波助瀾,動漫遊戲元素早已不若過去承受異樣眼光,社會大眾對於各種次文化的接受度也顯然高出許多,許多同人展的參與者(不論消費者或者創作者)早已進入社會、甚至育有子女,他們身教言教所養育出的下一代裡,承襲著「認同價值」消費習慣的機率也可能較高。當懷抱這樣信念的人們在人口中的比例上升,由量變到質變,就更有機會將影響力擴及整個世代。
或許,下一個世代、以及他們的消費文化,將有機會改變我們這座島嶼的經濟文化;以實質的做法,造就更富裕的社會。或許我們可以不必絕望地等待政府與政客,而更直接地將信心投注在這座島嶼上,相信年輕世代的能量、創意,和價值觀!不靠政策、不靠補助,當擁有同樣信念的人增加,眾志成城一樣能夠扭轉消費文化,建立新的價值經濟。
宅文化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比起道貌岸然的政客更有力度也更有效率。這,就是同人展教我的事。
作者/伍薰
科幻奇幻作家,海穹文化社長,致力於落實科幻、奇幻題材的本土化,發願要努力挖掘台灣新銳類型創作者!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