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古代人愛不愛瘦身,有沒有減肥的觀念存在?答案是:Of course!「減肥」是一個從古至今至一輩子至未來都存在的課題!
大家都知道唐朝出了個楊貴妃,那個朝代的審美就是以胖為美,弱不禁風、骨瘦如柴的人是不配稱為美女的,唐朝皇族有鮮卑族的血統,遊牧民族以養牲畜為生,牲畜養得越肥越好,自然以「羊大」為美,在民族審美上就以胖為美。
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過於楚靈王發起的減肥運動,「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為投其所好,宮中的美女紛紛減肥節食,誓把瘦身運動進行到底,經常有人活活餓死,從此小細腰就被冠以「楚腰」之銜。
古埃及人早就將肥胖的病人畫在牆壁上,認為胖是一種疾病,減肥運動其實自 19 世紀就開始了,1863 年,William Banting 發表了世界上第一本明確提出依靠節食減肥的書《一封寫給公眾的關於肥胖的信》,這本僅 21 頁的書,記錄了作者的減肥歷程,該書一度十分流行,以致於節食減肥法,至今都被稱為「 Banting 減肥法」,
但是在 18 至 19 世紀中,因為幾次的大饑荒,這時候的人們對於飢餓有了恐懼,對脂肪有了特別的感情,愛脂肪、肥肉,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健康的。
19 世紀初,人們對肥胖問題開始有廣泛的討論,長老會傳教士 Graham 認為暴食暴飲是一種罪惡,因而發表了減肥食譜 Graham’s Diet;19 世紀中,開始刊登節食廣告和嘲諷胖人的卡通畫;1890 年,超市出現,各種各樣充滿了鹽、脂肪和防腐劑的食品也出現了;1903 年,反式脂肪酸(Trans fats)被發現,大量運用於市售包裝食品、餐廳的煎炸食品中,讓食物可以保存好幾個月都不會壞。
中產階級是這種生活方式的最大受益者,但因此也常常被過度肥胖所困擾,於是反肥胖的聲音逐漸出現,這種趨勢很快傳遍了歐洲和美洲大陸,因此人們說,20 世紀初是胖子「黃金時代」的終結,
1933 年,《柳葉刀》上登載的文章寫道:「如今,『節食』成了談論減肥的一種流行語,人們不再說『去掉多餘肥肉』」。減肥的專用詞彙的出現,可以看出當時減肥人數不再是少數群體。
1918 年,《食譜和健康》(Diet and Health)是當年的暢銷書,作者 Lulu Hunt Peters 博士讓讀者關心攝入的卡路里,而非吃了什麼食物,他寫道:「你應該儘可能多用卡路里這個詞,這樣你吃東西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在攝入卡路里,而非僅僅吃了一片麵包、一塊派。」這本書暢銷了20年;1920 年代,開始出現低卡路里食譜,「好萊塢 18 天減肥計劃」建議人們每天攝入 585 卡,主要從柑橘類水果攝入;香菸商人還在推廣用香菸減肥的促銷廣告;減肥藥誕生於 1910 年,其中很多都包含絛蟲;1930 年代,美國人會有意吃幾條絛蟲下去,覺得這樣可以減肥,那時包含二硝基酚的減肥藥短暫盛行,後因為有致盲和致死的案例,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