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孔子相關的記載中,女性是非常模糊、空虛的形象,幾乎找不到什麼孔子與女性的來往、交際之事。而跟孔子最有關係的女性也就是兩位,一位是孔媽媽顏徵在,一位是孔子的妻子。
據說孔子是在十九歲的時候結婚。孔子的母親是在他大約十七歲的時候過世,當時要守喪三年,但當時的三年是二十五個月而非三十六個月,所以差不多守完喪之後就結婚了。
那孔子的太太叫什麼?有三個說法:弁官氏、并官氏或兀官氏,第一個字是不知道傳抄錯誤還是怎麼樣,難以確定;也有人說那好像是官名,似乎也不是她的姓,所以關於孔太太的名字仍有不確定的地方。
至於孔子跟太太的關係呢?實在也很難從留下來的文字中找出蛛絲馬跡。有句話說:「每個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在孔子身上也適用,孔太太真的是在背後,面目模糊。我以前是教「愛情社會學」的,我覺得中華文化既然認為家庭關係很重要,那麼夫妻、伴侶關係就該弄好啊,但儒家就是少了關於情感的教育。現在的我們在儒家或孔子的內容上應該要補上這一塊,有了比較好的情感關係,自然比較容易建立一個好的家庭。
千古謎團:孔子討厭女人?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說,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千古以來都覺得孔子看不起女人,但在春秋時代誰看得起女人?如果在那個時代孔子還看得起女人,那他真的也太奇葩了。所以這一段話不是看不起或看得起女人的問題。
我覺得這裡有兩個應該注意的地方,第一個就是不要只看前半句,要連同後半句一起看。他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好,這兩種人很難伺候,為什麼?因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太靠近她,她會不爽;但不理她,她更不爽。
這該怎麼辦?看情況嘛,情況好就靠近她,情況不好就遠離她。她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就別惹她,心情好的時候,你就買禮物湊上去,這就是宜、時!你要看什麼時候是恰當的時機,人家明明心情不好,你還硬要人家去煮飯給你吃:「欸,今天晚上不煮飯啊?」「我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出去吃嘛!」你如果這樣講,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但要是你說:「你心情不好,飯還是得煮啊!」這不是找罵挨嗎?完全不體諒人家嘛,不是嗎?所以很多事在於你不要去硬碰硬,要替對方想。近之則遜,遠之則怨,其實就是告訴你要讀熟中庸之道,採取一個動態平衡,懂嗎?
只是大家都不這樣想,看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就覺得孔子看不起小人和女人。
聖人也過不了美人關?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