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典型的日本上班族,不是朝氣颯爽的西裝型男,而是加班過勞,扼著吊環搖搖晃晃打瞌睡的中坑。二戰之後,一批終身僱員營營役役,締造了日本經濟奇蹟,也成就了上班族(Salaryman)的企業文化。但自 80 年代泡沫爆破,日本進入通縮,經濟衰退失去活力,唯命是從、因循守舊、集團主義的上班族突然墮落成公司負資產。不過可憐人背後,也有可恨處。
日本並無法定最高工時,無薪加班是常態,過勞死(工作過勞而死於心血管疾病,或無法承受工作壓力而自殺)是不幸。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報告,2015 會計年內,日本就過勞死而索償的申訴案件多達 1456 件,創下歷史新高,大部分是中年白領。「過勞死受害者全國辯護律師團」秘書長川人洋志更表示,實際數字可能高出 10 倍。除了極長工時,企業層級嚴明,制度封閉,上班族工作壓力相當大。
泡沫爆破,日本經濟下行,增長與調薪一同停滯。金融時報報導,經濟轉差,企業無意裁員,一邊減薪留住「正社員」(全職),一邊大量聘用「派遣社員」(兼職)以節省資源,結果上一代員工穩定上岸,下一代則面臨就業不穩。自 1990 年代中期起,正社員的人數與平均薪酬幾乎停滯不變,相反,派遣社員數目則大增至全國勞動人口 38%。
千葉商科大學前教授島田晴雄認為,日本面臨通縮滯悶,需要釋放勞動市場的流動性。「安倍經濟學」揚言推動日本勞工改革,但上班族不會善罷甘休。譬如政府企圖縮短工時,又提倡薪酬與效率掛勾,減輕工時與年資對企業升遷的影響,明目張膽反上班族文化,即時遭到工會及商會抗議。
「上班族習性太差,日本 40 年來生產效率全球數一數二,現下所以極低,因為他們因循逗糧,」島田晴雄批評,「我們知道問題所在,問題難在擺脫僵化傳統。」上智大學教授中野晃一則認為,現時日本經濟需要創新變化,上班族奉行集體主義,唯唯諾諾,與所需改革並不相容。
近日日本企業醜聞頻生,亦反映出上班族文化的流弊。東芝虛報利潤、三菱 25 年耗油測試造假以及旭化成 10 年偽造數據接連發生,重創日本企業的良好信譽。日本公認不正檢查士協會理事長濱田真樹人指出,出於日本企業特性,下屬習慣揣摩上意,因此上樑一旦不正,組織極有可能走上歪路;亦有分析指,醜聞打破外界對一流企業日本職員的精英形象,身處絕對服從上級的公司體制之下,難以避免下屬隱瞞組織不當行為的情況。
不過,改革仍未報銷,文化亦非不可扭轉。女性就業率近年上升,臨時許可工作證允許外勞來日打工 3 年,有助動搖日本上班族文化。日本女子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大澤真知子解釋,日本社會文化建基於女人仰賴男人、下屬服從上司,假如勞工市場鬆綁,女性就業普遍,日本就能擺脫僵化的企業成規。
也有人不表樂觀。上班族系列漫畫「金太郎」作者本宮宏志不遺餘力批評日本企業文化。「上班族是奴隸,工作多而不負責任,個個不求表現,甚至敵視表現,這種制度會摧毀日本。」本宮宏志說,「日本由上班族而造,為上班族而造,未來危機只會更多。」
文/恭應湘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可憐又可恨的日本上班族)
責任編輯/鐘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