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可能沒想到,後來的歷史學者和大眾,會那麼喜歡他們寫的書信、帳冊和日記!這是因為「個人」與「家族」檔案,比起官方觀點的公文書,更能真實呈現當代的生活樣貌。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保存許多「個人」與「家族」檔案,每翻開一頁彷彿掉入兔子洞,穿越奇幻隧道進入未曾體驗的情境。本文將打開一封封〈長崎泰益號文書〉的商業書信,一同回到 20 世紀初期的航海貿易時代。
金門出身的跨國企業:泰益號
海賊王哥爾·D·羅傑在臨刑前說:「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此話一出,人們紛紛航向「偉大的航道」。真實世界雖然沒有哥爾·D·羅傑的大秘寶,然而 1860 年臺灣對外開港通商,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東西方的勢力在此交集,彷彿能聽到金銀財寶鏗鏘作響,而其中一股勢力是來自金門的陳氏家族。
剛抵達長崎的陳國樑可能沒料到,多年後將在此和兒子陳世望、孫子陳金鐘等成員,攜手建立、經營傳奇的跨國獨資企業「泰益號」,於 1906 至 1930 年代達到事業高峰,掌握日本、臺灣、中國、東南亞至東北亞的貿易網絡,透過船運交易糖、米、雜穀、紗布、棉花、海味、火柴等商品。
這一切,發生在還沒有網路、電話的時代。辦公室設於日本長崎的泰益號,要如何和神戶、海參崴、上海、臺北、馬尼拉、新加坡等地的商人講價出貨?絕對不是心電感應。
貿易聯繫靠的是一封封的「商業書信」,而且是被船運來運去的紙本書信。
例如,1907 年俄國海參威的「三益隆」商號寄了一封信給泰益號,提及「鹹青魚」裝箱數量、價格與運送狀態。 1914 年新加坡的「正泰美」商號寄了一封信給陳世望,內容寫道想和泰益號建立貿易往來關係,但紙本書信往返不方便,希望能透過電報和暗碼來溝通。為了搶得商機,除了依賴紙本書信,泰益號也搭配使用電報,並與各商號訂定專屬的商品電報代碼、暗號,防止商機洩漏,例如 ACO 代表蟳肉、ACG 代表貝唇。
當時與泰益號來往的商號,有沒有現今仍存在的呢?有的!其中一間是臺北迪化街的百年老店──「乾元藥行」。
1917 年到 1936 年期間,乾元藥行曾向泰益號直接訂購中藥材,或向中國藥材商訂貨後,委託泰益號在日本報關納稅,再轉運至當時處於日治的臺灣。1928 年乾元藥行寄了一封信,提到所訂購的藥材因為潮濕腐壞、還有很多碎掉,會使藥行虧本,請泰益號提出解決辦法。也囑咐泰益號如果貨物運送有延遲,需先以書信通知,以免乾元藥行望呀望呀等呀等,等無心愛船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