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畢業的薪水憑什麼比較高?除了多一張證書,他們還有這個能力......

2018-01-11 17:29

? 人氣

當我逐漸搞懂了整個遊戲規則後,我決定不再依賴任何人(或者應該說根本沒人可依賴),不懂的就靠自學,別人不教的就自己默默觀察,然後想辦法偷學。當然,一開始有許多進度都只能仰賴「參考」,直到自己漸漸摸熟方向之後,才慢慢把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全都拿掉,改以自己的思考邏輯來重新撰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程中,其實我已經不太常主動去找指導教授了,從原本一週一次的討論,到最後幾乎每隔一到兩個月才會去一次,每次去,給的都是我的「解答」,而教授給的,則幾乎全都是批判;然後我再針對這些批判回去做修改,而修改的方向主要只有兩種:一是堅持己見,但重新尋找證據證明「我才是對的」,二是放棄己見,另外再去想一個更好的解答。

就這麼「磨合」了一年半,我必須坦承,過程中的討論「氣氛」絕不是一般想像中的那種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之類的「大同世界」,反而就外人來看,比較像是一種劍拔弩張、激烈中又帶點緊張的關係。不過在這樣的氣氛下,我總算還是完成了論文,而且口試過程也十分順利,畢竟裡面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倒也不太怕會被問倒,因此最後當然也就這麼順利畢業了。

對我而言,在這段研究所的求學過程中,說實話,真正學到的東西並不是什麼專業或知識(相較之下,我認為大學四年反而學的更深),而是一種態度。

或許不論是在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的求學過程中,很多時候,只要你夠「認真」、夠「專心」、甚至是夠「聽話」,想畢業,其實一點都不難,不過對於研究所而言,如果你無法學會「獨立思考」、如果你不具備「問題解決能力」,而凡事還是只懂得依賴、等答案、等指示,想畢業,根本不可能。

就如同當時教授和我說過的:「畢不畢得了業,不是由我決定,而是你自己!」的確,標準本來就在那裡,從來也沒變過,今天是你自己不夠qualify,不僅不懂得檢討自己,卻還反過頭來怪罪是別人沒將你照顧好,你是否曾想過,當初是這間學校拜託你來念?還是你自己積極爭取想進入這間學校?現在卻還反客為主,這樣對嗎?

這道理就如同職場,許多的大學新鮮人或許並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似乎總覺得所謂的工作,就是只要自己認真、努力,就可以得到應有的報酬,殊不知,所謂的薪水高低,從來就不是取決於單純的認真、努力,而是結果,也就是你「實際」能夠幫公司帶來多少營收,才能取得相對應的報酬。

因此,重點不在於你究竟付出了多少「勞力」,而是你的「問題解決能力」,或許你應該知道,如果無法解決問題,付出再多勞力又有何意義?相反的,如果能夠解決問題,又何必一定得付出這麼多的勞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