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個直球對決吧。回想一下你自己小時候學中文的過程,有多少字是你非得透過諧音才記得起來的?絕對不多!好吧,就算你有手指頭數得出來的中文字是靠諧音記來的,你有觀察過你到今日還記得起來的原因是什麼嗎?最大的原因是,你從過去到現在,不論是在聊天、寫作、發IG文、聽歌或唱歌的過程中,一直有間斷地使用到那些字,你才會記得。
反過來問,你認為諧音的英文動畫教材,是一種階段性學習的產品,還是終生會重複間斷使用(複習)的產品?當孩子升了國高中,上大學出社會進入了職場,那些動畫還會再翻出來複習嗎?假設這些動畫總共教了孩子300個單字,未來進了職場的他們,還能記得多少?這是其中一個疑慮。
第二個問題是,這些動畫非常考驗人類的大腦記憶。要知道,這類型的教材是由三個元素構成:
(1)卡通畫面(影像,包括主配角、穿著、動作、事件等等視覺線索)
(2)故事劇情
(3)諧音(單字發音)
當我看了其中一集,我馬上想到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如果我全部要看10集,我要同時記憶10組劇情加上10組諧音,而且這諧音(瓜落地)還不是真正百分百道地的英文發音,我還要另外再記憶10組道地的英文發音(quality [ˈkwɑləti] )。你總不可能真的對外國人說古摩尼、瓜落地吧?老外若聽得懂我就把頭剁給你。想到這,你不覺得諧音是一個很多餘的記憶環節嗎?你頭腦不會爆掉嗎?實驗看看,半年後你還能記住多少組劇情和諧音。如果總共有100集,你可是要記憶100個劇情,100個諧音,還要確保半年後記得一清二楚,你才能靠諧音聯想到道地發音是什麼。看到著,你還不覺得諧音真的很多餘嗎?我想到要記100個諧音就瘋了。
第三個問題我認為比較嚴重,就是諧音會嚴重影響單字的正確發音。看我奶奶就知道了,她就真的只會說古摩尼,還傳染給我媽。我媽到今日每天早上也跟我說古摩尼,我實在很想糾正她說是Good morning啦。這透反映出的現象是孩子可能會太過仰賴諧音來記單字,導致孩子的發音被「諧音化」,完全變成道地的「中式英文腔」,在極端的情況下,外國人是完全聽不懂這種腔調的。你第一次聽到的發音是非常重要的,它會烙印在腦裡形成聲紋記憶,你確定你要讓孩子對一個單字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點中文味的英文發音嗎?(I want to be a 蓋的 in the future!)
第四個問題也很大,就是劇情並沒有正確教孩子一個單字真正的使用情境、用法以及夠精確的字義,因為這種劇情原本就是為了諧音而設計的,更何況諧音本身和單字的字義根本就不同。換句話說,它同樣還是在教你apple=蘋果、ball=球、guide=導遊,只是中間多了一個諧音的聯想環節,但終究還是脫不出「死背單字」的窠臼,孩子只是用卡通和諧音來死背單字而已。假設是教很簡單的good這個單字,已經死背了「good=好的、厲害的」的孩子,會知道「I’m good」這句話在某些狀況下並不是「我很厲害」,而是「噢,我不用了,不要給我,我不需要」的意思嗎?所以我才說孩子是在死背單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