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房價這麼貴,10萬無家可回的人如何找到家?答案:因為一部新法案

2021-09-04 09:10

? 人氣

加州的住房新政策可望打破原有"單一家戶分區"模式,讓更多的人住進來。(圖/住展房屋網)

加州的住房新政策可望打破原有"單一家戶分區"模式,讓更多的人住進來。(圖/住展房屋網)

美國加州議會於上週四(8月26日)通過參議院第九號及第十號法案(Senate Bill 9 & 10,簡稱S.B. 9、S.B. 10),這兩個法案為開發者、政府提供政策工具,使其能夠增加區域住房密度,被視為當前加州居住空間短缺問題的解方之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美國,許多區域都有「單一家戶分區」(Single-family-only zoning)的制度,自1916年就實施該措施的加州柏克萊市(Berkeley, California),更是這個制度的起源地。根據這項制度,單戶獨棟住宅是此分區內唯一允許開發的住宅類型,其他無論是連棟、雙併、公寓的住宅形式,都不能在區內建造。

分區新法通過 有望增七十萬戶

「單一家戶分區」模式能夠維持社區人口的低密度和單一性,但在美國卻出現嚴重種族隔離的現象,以及土地開發不足、區域住宅短少、民眾無法負擔房價的問題。

根據《時代》雜誌,加州目前有超過10萬人無家可歸,而S.B. 9、S.B. 10則被視為「為所有人創造機會」(Building Opportunities for All)、擴增房屋量體的改革轉捩點:S.B. 9允許原本單戶基地上的密度可增加到4戶,S.B. 10則允許地方政府能將公有土地劃分成高密度住宅區塊,不須經過環評。

雖然不少立場保守的美國民眾認為,此法令摧毀了「單一家戶分區」社區長久以來的單純、寧靜、安全。不過,對於致力於無自有住屋者權益的民間團體而言,S.B. 9、S.B. 10卻能為加州無殼蝸牛帶來新希望。

他們認為,若能開放「單一家戶分區」社區建造更高密度的住宅,就能使供給增加,解決上萬人無家可歸的問題;而且這種方式並非逼迫屋主改建,而是透過法令開放,漸進式、溫和地增加住宅密度。

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特納住房創新中心」(Terner Center for Housing Innovation)估計,S.B. 9將為加州現有社區增加70萬戶住宅。

產業發展同時 也要住宅可負擔

加州可負擔住房的短缺議題,可以追溯至科技業不斷擴張的近幾十年。隨著從事新興產業的高收入居民移入,加州房價也跟著升高,不少非科技業從業人員,因為無法負擔房價及稅金,而離開原先居住的地方,或流離失所。

然而,城市除了主導性產業之外,也不能沒有支援性產業。為了讓收入較低的關鍵工作者也能在城市中有個家,加州政府、以及矽谷科技巨頭如Google、Apple、Facebook等,近年開始致力於「可負擔住宅」計畫,投注大筆資金興建一般收入家戶能購買或租賃的居所。

來到今年八月底,S.B. 9、S.B. 10同樣也可被視為前述計畫的延續。透過原先低密度住宅社區的開放開發,就能使住房供給進一步增加,有機會創造更多可負擔住宅。這樣的作法,除了使中低收入民眾有更多機會安家之外,也能讓社區發展更為多元,使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群更有機會進駐、融入原本單一的社區。

S.B. 9、S.B. 10的通過,是美國居住議題的重要里程碑。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加州近幾年來,各方對於可負擔住宅議題的政策動態、資源投注,更可以做為台灣的借鏡。

尤其是在特定產業發展,將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的趨勢下,政府更應隨時考察社會中有哪些人在過程中可能遭到排除,並透過政策手段協助他們。另一方面,企業在茁壯的同時,或許也可以善盡社會責任,使城市能包容更多元背景、提供各種服務的居住者。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住展房屋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