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問題出在哪?一份針對6萬名國中生的研究,意外揭校園教育讓學生陷入5大困境...

2018-02-20 07:30

? 人氣

測驗具參考價值,但長期、多次的表現更重要

國中升高中,是人生第一個分流。宋曜廷指出,很多學生的生活只有念書,沒有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透過標準化的測驗來認識自己,是最快的方式。」然而測驗無法涵蓋所有層面,解讀測驗結果時,必須加上平常課業和生活的表現,才能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針對興趣未分化的學生,宋曜廷建議,鼓勵他們多加接觸、了解外面的世界,加深對不同職業群科內涵的了解。而性向和興趣皆低的「待探索、待開發」學生,除了鼓勵他們正向看待自己尚待培養的潛力與興趣,另外提供他們多元的探索機會,從實作中培養興趣與能力,以思考適合的生涯類型。

宋曜廷表示,興趣像是熱情的火把,可以延續行為的動力;而天賦就像是事半功倍的工具,可以有效率的學習。令人痛苦的是,興趣和能力並不一定相等,喜歡的事情不見得做得好,做得好的事情又不一定樂於做,於是內心就會產生衝突。在個人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去選擇有興趣的事情,不但學習時可以駕輕就熟,而且過程中也比較快樂。

性向和興趣測驗,哪個重要?

從實務上來看,林口高中輔導老師丁郁美常遇到家長追問:「到底性向測驗和興趣測驗哪個比較重要?」丁郁美認為,不是什麼測驗比較重要,而是缺了哪部分、你願不願意去面對遇到的困難。以性向做選擇,以後會遇到沒有熱情、不容易堅持到底的問題;選擇了興趣,則需要面對可能不容易成功。

她建議,盡量不要選擇性向和興趣落差太大的,知道自己能力(興趣)差多少,願意付出多少心力去弭平之間的落差。

文/羅梅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 2月號(原標題:台師大心測中心調查報告 高達51%的學生, 興趣與天賦沒有交集)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