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志同衝外銷、賣飲料,4年走出寶特瓶「過時」困境 他改造阿爸傳下的瓶子 在瀕危市場營收逆增一成

2021-10-15 16:10

? 人氣

黃柏超嗅出傳統代工困境,大刀闊斧改革事業線、人事、組織文化,終於拼出成績。(圖/商業周刊)

黃柏超嗅出傳統代工困境,大刀闊斧改革事業線、人事、組織文化,終於拼出成績。(圖/商業周刊)

走進這座才落成2年的寶特瓶工廠,5公分長的瓶胚正快速吹瓶,成型為600毫升的寶特空瓶;接著,機器手臂依序把空瓶堆疊棧板上,這座4層樓的智慧工廠能將製瓶、調配、充填飲料做到一條龍整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是熱充填寶特瓶市占率第一的志同實業創業23年後,頭一次設新廠,且一出手,便投資超過7億元,相當於該公司年營收7成。

代工困境,無解

看衰技術過時,業界紛轉單

不過,這座新穎的廠房內,用的卻是被業界認為「過時」的熱充填技術,但,正是靠著把這個老技術做到精、並找到新出路,讓這公司在飲料、塑膠產業平均年營業額都衰退時,營收仍成長10%。

它如何靠著一個不被看好的技術,逆勢走出活路?

1994年,志同創辦人兼董事長黃志強用當時盛行的熱充填寶特瓶技術切入市場,因為比進口空瓶便宜快一半,大受歡迎,因而站穩腳步,與舒跑、開喜烏龍茶等大品牌合作。

然而,熱充填寶特瓶為避免瓶子遇熱變形,瓶身厚,使用材料多,成本較高;千禧年後,成本更低、常溫的無菌充填技術興起,備感壓力。「500毫升的熱充瓶是36克,無菌才20克,重量差了快一半,成本差十萬八千里啊,」志同二代、總經理黃柏超指出。

志同過去培養客戶的策略是,分散產能給多家品牌,這與無菌充填投資金額高、適合生產量極大的一線飲料品牌相悖。它評估新技術並非自家擅場,因而持續耕耘熱充填,把瓶身重量從36克降到22克,與無菌瓶相差無幾。

一位知名飲料大廠總經理指出,代工的價格敏感度高,每瓶光是差0.1元,就會考慮換代工廠。志同的降重技術,每瓶能省下0.25元,對品牌很有吸引力。

但,即便力挽狂瀾,熱充瓶仍因成本高、應用層面窄,被台灣業界認為過時,從20年前幾乎所有飲料都採熱充填法,到現在只剩3成。

2017年,占志同營收超過1成的大客戶也轉單至無菌廠,讓剛接班的黃柏超把這視作警報,決定走出新路。

但,傳統塑膠業的下一步,究竟該往哪走?

黃柏超發現,不少長期合作的飲料客戶轉做外銷生意。原來,在台灣只剩3成市場的熱充瓶,在國外仍有大量需求,且它的透光率較低,充填飲料後經過長時間運輸也不影響品質。「不只歐美,甚至非洲、中南美洲都有,」黃柏超觀察,韓國同業也走過這段轉型路,從外銷做起,確實有利可圖。

但,如果只外銷空瓶,太占空間,單位效益過低,要提升效益,就得先充填進飲料,再把整瓶飲料外銷。等於志同得從過去只會做瓶子,變成跨足食品業,長出調配、充填飲料的一條龍技能。

從做飲料瓶到賣整瓶飲料,向下整合看似順理成章,卻難如登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