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過去台灣特斯拉概念股當中,與特斯拉關係比較緊密的個股,當屬和大(1536)和貿聯-KY(3665);但這次特斯拉大漲,兩家公司股價反而沒有明顯反映,相對之下,比較值得關注的,反而是以電池材料為主的電池族群。
黃國偉指出,電動車與傳統汽車差異最多的是電池系統和電動馬達,其中,涉獵電動馬達的台灣廠商不多,目前也沒有打入電動車的品牌大廠,「不過,電池就不一樣了。」
台灣的電池材料廠商幾乎都有涵蓋到電動車電池製造的所有範圍,從三元材料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到電池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台廠都有相對應的供應鏈。
電池相關各廠目前雖然沒有自己的品牌,但仍能透過如Panasonic等日、美、歐品牌廠的代工機會切入商機,若台廠能持續提高效率,未來在電動車成長的趨勢之下,應有一定發展空間。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供應鏈,還有充電樁和充電槍。由於美國總統拜登今年已制定美國將在2030年之前新建50萬個充電站,預計該政策將投入150億美元,在高速公路沿線和地方社區設立快速充電樁。黃國偉分析,雖然目前還是以美國在地業者為主要供應商,由於數量龐大,只要通過認證,台灣廠商還是有機會切入這項龐大的商機。
黃國偉也觀察到,從鴻海剛剛發表的電動車開放平台來看,未來「汽車製造業已經不同了!」在這個平台之下,未來製造一輛電動車,可能就和製造一台電腦一樣;也就是說,廠商切入的門檻可能變低,不會像現在汽車供應商有嚴格的門檻認證標準,汽車製造就很容易變成紅海市場,有可能會像過去不少電子產業,面臨中國等廠商的低價競爭,雖然市場變大,但是競爭者也會變很多,未來也並非可以輕鬆乘著趨勢向上成長。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今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呂玨陞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