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判個人能耐
「孤臣無力可回天」這句千古流傳的詩句不是胡扯的,當一個正在頹死路上的品牌對你發出求救信號,而當下腎上腺素正高昂時,你會以為自己擁有《駭客任務》(The Matrix)當中救世主NEO的能耐,而偏偏這種「救世主心態」最能蒙蔽雙眼。一定要冷靜調查並判斷,其他人無法讓生意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麼?很可能不是人的問題,自然輪不到你解決,不要輕易的把自己的能力放大了。
吃這碗看那碗
不確定別的碗中飯菜是否更好吃,但總之對現在正在捧的飯碗感覺到「膩了」,想換環境。工作和觀光或租房子不一樣,想看不一樣的光景不是一個很好的理由,而為了這個理由,通常會越換越糟。原因很簡單,驅使你跳槽的動力和工作本質無關,而是個人的觀感,而感覺永遠都在變。
工作有點像是談感情,這段膩了就換,那麼下一段的新鮮期也很快就會過去。於是,一旦基於這個理由換了第一次,就會養成一直換下去的習慣,這對職涯而言絕對是扣分。
挖角的職缺,通常不是好缺
除非另一份工作內容更有吸引力,讓你更有成就感,且有更實際的:頭銜、職責範圍、薪水都有所提升,否則初出社會的新鮮人還是不要輕易的跳槽。因為跳槽之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新環境的適應、人脈的重建、自我工作能力的重新證實。
不管你在前一家公司的戰績多麼輝煌,也僅僅是面試時「參考用」的標籤,進去之後,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從來不會有人跟你老實說,連獵人頭也很難說出口的,就是挖角時開出的職缺,通常不是什麼好缺。只要探聽一下先前在這個位子上的人都如何「善終」就能明白,好的位子通常會優先讓公司內部表現優秀的人才請調,而會從外頭找人的缺,十之八九都是內部撿剩的。
獵人頭通常會跟你說:「正因為這個位子挑戰非常大,公司想從外部尋找更能勝任的人才。」我只能說,先聽聽就好,還是要調查清楚。
一個位子的出缺,不管是內部升遷還是外部挖角,繼任者某種程度上就是「被抓交替」,總要有人墊上,原來的苦主才能展開新的人生,再糟糕再不理想的生意,公司也不會容忍無人看顧的,起碼業績報告總要有人寫、業績不好總得有人被罵。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家公司正在業績蓬勃發展,火力全開期,這個位子是為了因應新增的業務需求而設,那便是不同的故事。只要看清楚,自己是「被抓交替」進來的,還是正在一艘順風船上。期待值正確,自然可以平心靜氣面對挑戰。
但也要有時間戰線拉長的預期,通常一個由外部空降的職位,基本上就是打掉重練,沒經過兩年,實在無法在新公司站穩一席之地。在接受完所有人的一連串升官發財行大運的賀詞之後,你還是得摸摸鼻子回到工作崗位,從零開始,努力付出。這也是為什麼,職涯專家或獵人頭會建議你:整體薪資福利沒有超過20%的提升,不要輕易往外跳,因為中間的轉換成本必須計算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