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之實現,對於在地經濟發展扮演極重要的關鍵因素。農委會水保局於 2012年建立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跨域合作平台,發展「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期望能夠增加在地就業機會,提升農村經濟。
今年在計畫扶植之下,也讓耕耘多年的小農能夠持續深化品質與拓展市場,為永續發展奠定深耕基礎。
阿丹果菜生產合作社 讓海外華人也買得到台灣筍
保證責任台灣區阿丹果菜生產合作社是第二代筍農,從接手上一輩事業開始,就思考著如何在天然、不添加的原則下,也能讓民眾吃到新鮮筍子。
以前台灣人喜歡吃新鮮現採筍子,卻也限縮了筍農的發展性。身為第二代青農阮雅玲說,最初筍子在盛產期無法消化銷售是第一個問題,因此想到就是保存與拓展通路,因此便從加工開始鑽研,通路一開始沒有品牌知名度,花費相當多的功夫。
阿丹果菜生產合作社原是在北部發展,後來到雲林才真正擴大市場。第二代筍農李星辰說,一級種植他們深耕本業,但二、三級工作,就需要專業顧問。輔導計畫除協助機器設備優化,也讓阿丹開始有了具規模的廠房設置,不管在加工食材前處理或者是產線,都有穩定品質的量化產品。
在設備提升後,更讓目前筍季空檔之餘,已能結合在地農會及農業生產合作社,進行代工生產有機蔬菜、履歷蔬菜等創造商品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在業務拓展之餘,也輔導高齡婦女二度就業培養專業技能。
在持續整合硬體與通路拓展努力之下,百貨公司的超商或賣場已能看到保證責任台灣區阿丹果菜生產合作社商品,不分季節都有綠竹筍、烏殼綠竹筍、桂 竹筍、筍茸等在地農產提供。透過計畫輔導,阿丹也開始進入快速成長階段,未來將陸續拓展美國、加拿大等市場,讓台灣竹筍踏出國外,在海外華人圈深耕。
陳稼莊自然農業 打造台灣農業聚落
在還沒有「有機」時,陳稼莊自然農業第一代就已經在做無農藥栽種,而轉眼已經是30年前的事。第二代陳柏璋表示,那時看爸爸辛苦,毅然決然回來幫忙農務。
陳稼莊最初是種植桑椹,而拓展市場必須將農產品加值,因此開始將桑椹加工為果汁、果凍、果醬等。陳柏璋發現土法煉鋼的方式對老農很辛苦,加上上一輩不覺得需要品牌、行銷,但這樣常常都是事倍功半。
儘管早就已經是無毒種植,陳柏璋認為還是要與時俱進,因此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深入有機領域,幾乎是台灣果農少數的理念與技術兼備的先行者。他開玩笑說,一開始必須用實驗組與對照組來說服老爸,才有辦法說服長輩照他的方式進行。
陳柏璋深深體會小農自身無法一條龍商品化,因此除了發展自家品牌,也協助整合小農產品進行加工。在計畫支持下,陳稼莊藉由過往自行串連有機種植、開發加工產品 、自設加工廠到品牌行銷之一條龍經驗,開發更多適合生鮮水果之加工品應用外,並與同樣具備無毒栽種理念之小農契作新品項,成為生鮮水果直接加工之專業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