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英語世界第一篇228詳細報導的他,回美竟被政治追殺…美國人不告訴你的歷史(上)

2018-03-19 12:49

? 人氣

包威爾父子是二戰前後兩位具有代表性的美國記者,老包威爾親歷了日本發動戰爭的殘暴,被日軍監禁虐待,失去雙腳;而年輕包威爾卻在麥卡錫主義獵共的時代,受到自己國家的凌辱,失去紙筆,退出記者生涯。歷史捧紅了許多明星記者,卻逐漸忘記包威爾父子以記者身分投入大時代的艱辛。

做為台灣人,尤其不該忘記年輕包威爾在台灣最黑暗的時刻,勇敢進入台灣,向世人報導了1947年的三月大屠殺。他是二二八事件之後第一批進入台灣的西方專業記者,在台灣停留九天,造訪現場與目擊證人,在三月底發表英語世界第一篇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詳細報導,大標題為「台灣的血浴」,震驚西方世界。之後各英語大報的描述,均不出這篇報導的內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筆者將翻譯「台灣的血浴」於後,在此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深入了解包威爾父子其人其事。年輕包威爾對二二八的報導絕非否認屠殺者制式的惡意曲解,認為都是出於美日帝國主義的邪惡動機,故意製造問題給中國。剛好相反,包威爾是中國忠實的朋友。事實上,包括國人熟悉的葛超智在內,他們對局勢的觀點都不是華盛頓的主流想法。

葛.jpg
葛超智,即《被出賣的台灣》之作者(圖片:維基百科

即使抽離二二八的脈絡,年輕包威爾在美國新聞史上的地位,應該享有比他已得到的注意還要高許多的尊敬,對當代的新聞從業人員,仍不失為典範。以下是包威爾父子的故事,從1947年三月的一期The China Weekly Review談起,以下稱「中國評論」。

〈一〉

1947年三月初,老約翰・班・包威爾 (John Benjamin Powell) 過世,同年三月八日發刊的中國評論,以社論悼念了這位主持了近三十年的總編兼發行人。老包威爾的確是位值得尊敬的記者,中國每周評論1917年於上海創刊,自包威爾1918年接手以來,一直扮演著英語世界了解中國事務的重要窗口。包威爾十分同情中國的處境,對帝國主義的譴責不遺餘力,尤其對日本的侵略深惡痛絕,也譴責戰前美國的姑息主義。他對國民黨的批判不輕,對蔣介石的獨裁十分不以為然,但基本上他把希望放在中國民族主義者身上,希望他們能盡快學習自己治理中國事務。

1941年日軍直逼上海,老包威爾堅持不撤出上海,要保護雜誌社員工與盡力救助淪陷區的中國人。但日軍進城後他自己很快就被逮捕監禁,在惡劣的環境下受盡虐待,雙腳嚴重凍傷而必須截肢。1942年透過美日換俘得以回到美國,但身體健康再也無法恢復。戰後他希望能回到上海工作,但除了勉強出席東京大審作證,已無法長途旅行,此生無緣再回上海。

老包威爾過世的消息傳出,各界悼念的電報湧至,該期中國評論節錄不少重要人士的電文,其中包括蔣介石與當時駐美大使顧維鈞。蔣介石這樣稱讚包威爾,「透過他正義與強大的筆,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原則」。顧維鈞說「全中國會一起哀悼失去這位偉大的朋友」。中英文的各大報也紛紛報導他的死訊,紐約時報稱他為英雄,備極哀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